美丽乡村丨利川市桃子园村一个典型深度贫困
召开院子会,宣传垃圾分类投放的相关知识。
5月7日,55岁村民周志成坐在自家院坝里,悠闲地晒着太阳。院坝里的花开得正艳,房前屋后干净整洁。
走在村子里,几乎看不到垃圾,随处可见的是不同颜色和功能的垃圾收集桶。可回收、不可回收,分门别类,每个组设有垃圾分类投放知识宣传栏。州住建局驻桃子园村“尖刀班”队员走村入户,开小组会、院子会,宣传垃圾分类投放相关知识。
全村配备了个垃圾桶。其中,10个红色有害垃圾桶分发到每个小组,主要投放废弃灯管、电池、药品、农药等有害物品;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桶各个,分发到每家每户。
干净整洁的庭院。
村里修建了一座垃圾分拣站,将金属、纸张、玻璃等可回收垃圾进行分拣,卖给回收公司,变废为宝,村民可以增加收入;还有一辆垃圾转运车,将不可回收垃圾转运到镇上的垃圾收集点。
为了解决农村污水横流问题,单家独户的村民家里都有化粪池;村民集中区域除了化粪池,还建有沼气池。村里脱贫之星办的养猪场,全部进行了污水管网处理,保证排放达标,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与此同时,硬化一个场坝、整修一条边沟、新建一排花带、改造一类厕所,桃子园村前期农村环境示范整治推行“四个一”,扮靓每家每户。
“这么干净的环境,怎么好意思再乱扔垃圾,家家户户都在暗自较劲,看谁家更干净、漂亮,谁也不想落在后面。”周志成说,他专门选了好看的花草种在花坛里,一出门就能闻到花香,心情也变好了。如今,村里有了路灯,晚饭后可以沿着干净的水泥路,散散步、聊聊天……
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完善的设施,舒适的居住环境让村民们幸福感满满。
驻村第一书记王韬采摘香菇。
省住建厅公布的全省美丽宜居乡村示范项目培育期名单,我州6个村上榜,桃子园村在列。可谁曾想到,如今的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几年前却是典型深度贫困村。
桃子园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户人,年的贫困发生率为40.9%。该村海拔米至米,位置偏远,基础薄弱,无资源、无资产、无规模性主导产业、无手机信号、无办公场所。何时才能摘掉穷帽子?村民们望眼欲穿。
推荐谁当第一书记?选派哪些工作队员?工作怎样开展才能扶到根上?3个关键问题摆到了州住建局党组会上。51岁、13年党龄、多次被单位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的王韬被推荐并任命为该村第一书记,该局二级单位负责人李云等3人成为工作队员。
扶贫先扶志。进村第一天,王韬和队员撂下行李就往村民家里跑。踩着泥浆路,看到塌腰房,推开串风门,他们心里五味杂陈。
扶贫问苦到厘毫,辗转辛苦筹资金,五个一批有兜底,精准脱贫出实绩。自年实施帮扶以来,围绕“八个到村到户”“六个清零、六个全覆盖”“两不愁三保障”“双十看”等目标任务,州住建局持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投入,攻弱项补短板,桃子园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条条新修的水泥路,像玉带缠绕山间,串起每家每户;干净的道路上立着盏太阳能路灯,夜幕降临,灯火通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尚未开学,孩子们在家认真上网课;炊烟袅袅升起,村民在厨房拧开水龙头,淘米做饭……
离新建的村委会不远处,有一个香菇种植基地,28个大棚里放置了10万个菌棒。
63岁的朱正华在大棚里采摘香菇,他是桃子园村一组村民,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年3月在香菇大棚里务工,劳作一天可收入80元,年仅此一项他就收入2万元。朱正华的大孙子9岁、小孙子4岁,儿媳离家出走一直未归,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两个孙子全靠他和老伴照顾。
“家门口能挣钱,还可以照看家里,要不然日子真是过不走,更别说光荣脱贫了。”朱正华感激地说。
村民周志成坐在自家院坝里,悠闲地晒着太阳。
79岁的村民周通祥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住在四组,在高山上,不通公路,年易迁到村里集中安置点。安置点有7户22人,每户配有一个猪圈,还修建了沼气池。
“变化太大了,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住的地方又干净漂亮,啥都有,是真享福了!”周通祥忆苦思甜,十分珍惜现在的生活。
大地遍绿展生机,生态宜居幸福篇。如今的桃子园村,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基础设施完善、产业收入稳定、居住环境优美……桃子园村村民正在驻村“尖刀班”的带领下,打造能留得住乡愁的“世外桃源”。
---END---
来源:恩施晚报
编辑:刘陈、郭晓晖
审核:万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ichuanzx.com/lcsgr/10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