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利川市大沟村六代ldquo攻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31228/4318885.html

位于利川市齐岳山上汪营镇的大沟村,在州审计局驻村“尖刀班”的带领下,按八个到村到户的总要求,积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综合扶贫工作,同时在扶智扶志上下功夫,以典范作引领,摒弃“等靠要”,激励贫困户争做勤劳致富模范。全村涌现出了各个年龄段的脱贫典型,脱贫攻坚热情高涨,老少团结一心,共同谱写脱贫致富小康梦。

不等不靠50后

曾令书,年出生,脸上时时洋溢着笑容。年,通过种植反季节蔬菜,儿子外出务工,家庭总收入近四万元,他主动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退出了低保。而在年下半年,总是感觉身体不适的老曾,在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肝硬化。村尖刀班了解情况后进行商议,准备提议将他重新列入低保救助候选对象,他得知后依然拒绝,并说:“人活的是精神,精神不垮什么困难都不怕”。哪怕病魔缠身,今年老曾依旧和妻子在家种植了近10亩蔬菜,并鼓励儿子安心在外务工。在今年实施的“一管清水进农家”项目中,更是主动申请出义务工参与建设,从不向帮扶干部诉苦诉难。

孝字当先60后

余明英,今年50岁,年幼时因意外左眼就失明,但是命运总爱捉弄人,年丈夫因肝癌去世,今年85岁的老母亲因脑溢血、中风、骨折长年卧床不起,还有一个正在就读大三的女儿,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在了一个“弱女人”身上,但是她依然顶起了属于她的那片天,5年来如一日,不嫌不弃照料高寿多病的母亲,时时刻刻保持卧床母亲吃的饱、睡的暖、洗的净,成为左邻右舍口中的“孝心女”。

脱贫先锋70后

贫穷不可怕,就怕精神垮。杨柏胜,居住交通不便,经济收入不好,家里两个小孩读书负担重,但是夫妻俩不因贫穷而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年,夫妻将小孩安排周全后,一同去浙江打工,通过一年的勤劳苦做,当年收入接近20万元。今年回到家乡种植了30多亩蔬菜,已经收入了6万元,预计年底可以收入10余万元。夫妻俩在经济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积极整治家庭环境,把房前的院坝重新做了硬化,加固粉墙实施了房屋改造,居住环境发生了明显改变,在邻里乡亲中发挥了脱贫先锋作用。

敢拼敢闯80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用心钻研,敢想敢干,就能获得成功,80后的周鹏也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干的。初中毕业后的他就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改变家庭的贫穷。他通过先出去打工积攒发展资金,然后回到家乡养蛇,因为没有经验,第一次创业失败了,但是周鹏没有灰心,而是越战越勇,后来又办起了村里的第一个合作社,种植反季节蔬菜和烟叶。年种植苞菜25亩、烤烟60亩,年种植苞菜80亩、烤烟60亩,勇敢的80后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迈向小康。

责任担当90后

时尚和个性是贴在90后的时代标签,而村里的范芨凡、牟涛、张东升等一批90后却与此不同,他们正在逐步成为脱贫奔小康路上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各自找准了脱贫致富的路子。范芨凡,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贫穷,誓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好教育。早出晚归送大儿子去十公里外的镇上上学,妻子就用一个双背篓背着刚满周岁的双胞胎打理着家务,范芨凡常常只有趁着月色来发展生产,耕田、起拢、施肥他样样精通,靠着自己一个人的肩膀挑起了这个五口之家。牟涛不仅种了15亩苞菜、15亩烤烟,养了5头牛,而且买了一辆农用车利用农闲时跑运输,再苦再累也没有压倒他的那份担当。张东升,母亲在他年幼时就外出至今杳无消息,父亲去年又因病去世,在父亲病重时他一面要照料卧床的父亲,一边又要打工为正在读高中的妹妹积攒学费和生活费。

自力更生的00后

张艳琼是今年村里唯一新录取的大学生,在享受喜悦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学费发愁,但她却不声张不诉苦,而是打起了临工,通过帮左邻右舍烘制烤烟赚取工钱积攒学费。村“尖刀班”得知情况后,迅速发起了“审计点燃希望,爱心助学我们在行动”助学活动,听到消息的张艳琼流下了感恩的泪水,并表示一定会好好学习,早日成才,将来一定努力的回报社会。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黄敏,在得知村“尖刀班”准备组建扶贫车间时,毅然辞去现在的工作,回到家乡创建了第一个扶贫车间。村里还有黄梅芳、邓姣、邓江平等一批寒门学子,正在刻苦攻读,努力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用知识切断贫根。

来源:州审计局

作者:田斌

编辑:陈畅

审核:刘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chuanzx.com/lcszz/106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