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种设计并非大利川特色,ldqu
前段时间,刷到一个视频,说的是利川城区的“掉头车道设计在三车道中间”这件事情,在吐槽的同时,还顺带拉上了的“外地人”来助阵,“外地司机不熟悉,扣分的多。”
这样的说法,也到了很多人的符合,有的说“这是大利川的特色”,有的说“这是利川的套路”。
当然,也有人会不服,一位市民就质问这位视频发布者,“如果你有驾驶证,说明你白考了”,而这位视频发布者,也是“夹屎犟”,还振振有词,“可能驾龄不会比你短,什么样的没有见过,一个车道一个红绿灯都见过。”这样的说法,显然不能服人,立马有人反驳,“掉头车道在最右边你见过没?说套路的,都是开车不看指示牌。”
老罗认为,这样的争论有点意思,毕竟理越争越明,咱们都心平气和的讨论,甚至于是面红耳赤的争论,都是正常的,有时候确实可以让明事理的人明白一些道理,并记住以后怎么去做。
undefined
但是,这样动不动就给利川扣上大帽子,说是“利川的套路”,“利川的特色”,就没有意思了,特别没意思。
或许,你走过的路,比别人走过的桥还多,但并不意味着,你过得每一次桥,都四平八稳,保不齐没有铤而走险。
或许,你开的车比别人坐的车还多,但是,并不一定说明,世界之大,你什么都见过。
说到这里,老罗想插一句。
老罗的驾驶证是在北京考的,在科三练车时,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在双向八车道的北清路上,掉头车道并不是全在最左边,有的也是在左侧第二车道上,于是就问教练,教练说,开车得看前方,前方的指示牌怎么划的,你就怎么走,教练还告诉我,交通指示牌其实就是交警。老罗还是继续问,那为什么一会儿最左侧掉头,一会左侧第二车道,有的三车道的也有中间掉头,最左掉头的呢?
教练倒也耐心:这样的设计,实际上就是取决于有没有掉头的空间,如果中间的隔离带是花坛式的,最左侧车道就掉得过来,如果中间是栏杆的,最左侧车道你怎么去掉头,掉不过来,设计在中间。
undefined
道理,其实就这么简单。根据路况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车道的行驶方向。在城市的建设中,合理利用空间,在有限的空间下最大限度的方便市民的生活的出行,不仅考验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的智慧和能力,还需要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所有人,都要去理解,去接受,去学习,去习惯。
实际上,如果你在利川这座城市生活久了,你就会发现,利川不仅有像清江大道这种将掉头车道设计在中间车道的,也有像腾龙大道将掉头车道设计在最左侧的,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清江大道中间隔离的是栏杆,腾龙大道是绿化带。
这么说,不知道大伙儿有没有看明白。
至于说将掉头车道设计在最右边,如果是双车道,是有可能,如果是三车道或者以上的,恐怕还真的很难见到。
老罗认为,咱们生活在这座城市里,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去适应规则,适应环境,而不是让规则和环境来适应你。特别是城市的交通体系,更是得根据城市承载的交通压力,来因地制宜的建立出最合理,最稳妥的公共体系。
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为自己被处罚而喊冤叫屈,更不会以“正义者”的模样,为“外来者”被扣分,而大声呼吁了。
如果你真的见得太多了,那就是老罗眼光逼仄了;如果你真的什么都见过,连这个情况都不能习以为常,是不是有点托大,或者草率了一点儿!
这样做,并不能将不是锅的锅扣在利川的背上,只不过是将锅烟灰涂在利川脸上,摸黑而已嘛。
嗯,最后,如果你还是闹不明白,特别是那些计划去学车的朋友,建议你去荣欣驾校找陈俊教练,他不仅能够让你掌握过硬的驾驶技术,还会通过耐心细致的教学,让你记住更多的交通规则,养成安全文明的驾驶习惯。
报名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ichuanzx.com/lcsxc/1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