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十单位被通报,四人被问责可扶贫干部
据恩施州纪检网消息:“经核实,10月15日晚上你并未住在村里,也没有向单位请假报备,属于擅自脱岗离村行为,希望你引以为戒,认真检视产生问题的根源……”10月17日,利川市谋道镇纪委对驻村干部杨某进行了工作约谈。10月15日晚,利川市委抽调人员组成察访组,对15个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机关干部和39个驻村“尖刀班”在岗履职情况进行了电话抽查和实地核查,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
截至目前,该市共对10个履职不力的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问责4人。
边访边谈——
咱土家人对于形势紧和任务重,喜欢两句话:“火石落脚背”和“上坡的石头抽起放不了手。”
火石,即烧红了的石头,落在脚背上,不仅砸得痛,还烙得伤,不动能行吗?
抽(方言:推的意思)着石头上坡,如果不努力,石头上不了坡。既然是上坡的石头,说明之前付出了很多艰辛的努力才推到了一定的高度。到了坡上,石头在上,人在下,就不能松劲,泄气,偷懒,耍猾,否则,石头往下,轻则前功尽弃,重则灭顶之灾。
巧的是,这两句话,都是拿石头来说事。
大伙儿应该都清楚,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脱贫,摘帽,出列。
其情形,如两句谚语所言。
“因履职不力”,10单位,4个人因干部作风被问责。范围是15个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机关干部,39个驻村“尖刀班”。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不大,是因为全市有个村。不小,是因为15个乡镇,39个村之中就有10单位,4个人被暗访查实,督查“出彩”。
“未住在村里,且没有请假报备。”被约谈,不冤枉。有事离村,请假报备,是组织纪律的要求。即使是“晚上”,也应该做到。
其实,在约谈问责的同时,也应该考量,“擅自离村脱岗”是不是有其他的“要事”。要事包括:家事,国事,天下事。
扶贫干部是“公家人”,必须担负国事和天下事,但同时也是“自然人”,也有家事和私事需要处理:父母需要照顾孝敬,爱人需要关心温暖,孩子需要陪伴呵护。
因此,如果是情况紧急,来不及请假,就应该另当别论。倘若“擅自离村脱岗”,不是因为“不正当”的原因,或许,情有可原。
白天要在岗,晚上须到位。确实难为了一些在扶贫一线的干部。因此,一些被抽调到“尖刀班”的扶贫干部,有点儿“后悔”:虽说原单位因为驻村派出了人手,工作量增加,但是起码可以“下班”,有一定的空间来处理私人事务。
但是,选择了“驻村”的干部,大多是:来了,就要坚持,就要努力,就要前行。
不问责,不足以明责任;不追责,不足以正风纪;不敲警钟,不足以紧发条。但是,过度问责,“滥”问责,也会造成人人自危,胆战心惊的心理压力。“不怕天上有雨下,不怕地上有风刮,不怕一个星期回不了家,怕只怕,暗访组搞督查。”“不怕扶贫困难大,不怕旁人风凉话,不怕在村里把根扎。怕只怕,督察组半夜来电话。”
上下同欲,并不等同于捆绑夫妻;草木皆兵,但不是风声鹤唳。晚上住在村里重要吗?重要,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全情全心全力投入。
从“5+2”到“6+1”,从“白+黑”到“(天)+24(小时)”。一个视频会议,可以开到夜里两点,谁能保证他们第二天精力旺盛地保持工作效率呢?谁又能保证他们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不出现工作失误,不存在安全隐患呢?扶贫干部即使“浑身是铁”,又能“捻几根钉”呢?
当然,问责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夯实工作基础强化工作作风,端正工作态度,提升工作能力。因此,该问的责,还是得问,还是得必问,严问。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扶贫干部,都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有担当有作为的。毕竟,还是有些干部责任心不强,作风散漫,在工作中敷衍塞责,得过且过。
但是,真心希望,有扶贫干部被问责的事情,请摸着良心,不要拍手称快。
此外,还多说几句:脱贫,并不是扶贫干部的事,是所有贫困人口,都要去为之努力奋斗的历史使命。脱不脱贫,帮扶干部最多是个责任和能力问题,但生活美不美好,幸不幸福,苦不苦,则是贫困群体自己用“日子”去过的。不要以“最差”的心态去盯着上面的扶贫政策,比着周围的帮扶对象,算着自己的补贴待遇。
脱贫,既然是弦上之“箭”,那我们就一起射出去!摘帽,既然是千里迢迢,我们就一起快马加鞭!出列,既然是事之头等,我们就一起脑壳把住脚来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ichuanzx.com/lcsxc/11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