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利川红色凉城是热土

白癜风诊疗目标 https://m-mip.39.net/m/mipso_4458139.html
1

在武汉与重庆两个“火炉”城市之间,有一个被中国气象学会命名为“中国凉爽之城”的地方,这就是“凉城”利川,这里也是一片红色的革命热土。年,利川市被湖北省政府正式批准为革命苏区、老区。

在这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存了处革命遗址遗迹和余首革命诗词歌谣。众多的红色遗存,昭示着利川这片热土流淌的红色基因厚重而绵长,是一座巨大的红色文化富矿。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踏访“凉城”利川这片红色的热土,寻找那些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

2

一份份文献资料,一次次深情的讲述,一处处革命遗址遗迹,将我们的记忆带回到了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

大革命时期,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在辛亥革命后两次来利川组织领导反对北洋军阀的武装斗争。

年至年期间,刘伯承先后两次率领援鄂川军先遣队参加驱赶北洋军阀的斗争,大战齐岳山、苦战磨刀溪、袭击软耳箐,攻克利川城,挥师攻打恩施县城,迫使北洋军阀撤离了恩鹤地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利川是湘鄂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年2月至年4月,红三军、红四军十进十出利川,组建了鄂川边游击总队和5只地方游击队,打土豪,分钱粮,救济穷苦百姓。有上千名青壮年参加了红军,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抗日战争时期,利川籍抗日英雄牟伦扬怀着“革命不成,誓不还家”的信念,以笔为枪,投身抗日战场,牺牲时年仅24岁。8年抗战期间,利川共有名将士在杀敌战场为国捐躯。

解放战争中,中共地下党组建了鄂川边游击队和齐南支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烈士们的鲜血洒在了万山丛中。

年11月13日,人民解放军从恩施向利川进军,国民党军队退守恩施利川边界的天险石板岭,凭借森严壁垒的古代军事卡门,安排重兵据险扼守,当天经过数轮激战,解放军没能攻破石板岭卡门。第二天,解放军小分队在当地老百姓的带领下,从朝东岩绝壁岩上迂回穿插敌后发起进攻,与解放军正面进攻部队形成夹击之势,国民党守军全面溃败,解放军一举攻下石板岭,直取利川城,解放了利川。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民党残余势力趁共产党政权立足未稳,发动多起土匪暴乱,威胁着新生的红色政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民解放军开走了鄂川湘三省边区联合剿匪战役,在一年之内,歼灭了齐岳山土匪武装力量,平息了“文沙长”土匪暴动,粉碎了奉节县土匪暴动组织在柏杨坝策动的武装暴动,共计清剿土匪70余股,余人,彻底除掉了历史上剿而未绝的鄂川湘匪患,巩固了新生的红色政权。

位于团堡镇的石板岭卡门

3

清江水浅蜀江(长江)深,

蜀水不如清江清。

清江若有蜀江大,

此水擅当天下名。

这是明代施州卫世袭佥事童昶笔下的里清江,发源于利川的清江是长江中游湖北境内仅次于汉江的第二大支流。

年5月,中共施鹤临时特委在里清江的源头汪家营打响了利川武装斗争第一枪。

年12月,贺龙率领红军进入利川,与中共施鹤临时特委书记杨维藩领导的神兵在老屋基张爷庙汇合,成立了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盘踞在清江源头汪家营集镇上的神兵头子李长青奸掳烧杀,祸害一方百姓,民愤极大,前敌委员会决定首战除掉“铁拐李”,为民除害。

贺龙率领红军打着神兵领袖杨维藩的旗号,前来汪家营投奔李长青。双方会面之后,杨维藩邀请李长青与贺龙结拜为兄弟。在当晚的宴席上,贺龙用计抓获了李长青和他的护卫,李长青的神兵在睡梦之中当了俘虏。第二天麻麻亮,汪家营街头一声枪响,称霸一方的“铁拐李”见了阎王。贺龙智取汪家营,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壮大了红军队伍。

4

从清江源头往南行走十几公里,我们来到了宋代的龙渠县,如今的忠路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十进十出利川,有6次在忠路境内活动,利川第一个中共党支部诞生在忠路双庙子,利川5支地方游击队有3支在忠路;抗日战争时期,忠路老屋基是中共地下党支部和地下党利川县委活动所在地。

忠路镇有个地方叫小河,是世界著名的水杉之乡。初冬时节,漫山遍野的水杉叶由黄变红,染红了山山岭岭,就像当年红军的战旗和烈士的鲜血那样红。远望去像一团团升腾的火焰,又好像白云深处一朵朵红霞,随风飞舞;近处仰视,挺拔的水杉像一支支鲜红的火炬,直指苍穹。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关向应、廖汉生、周念民、傅忠海等红军领导人在小河水杉之乡改编神兵,建立地方游击队,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武装斗争,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小河桂花村有个鸡公岭,当年贺龙挫败蒋介石劝降阴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年1月,贺龙率领红三军开赴小河鸡公岭休整。蒋介石派熊贡卿为国民党官方代表前来劝降贺龙,收编红军。在谈判中,贺龙从对方口里套出一些重要的军事情报后,将熊贡卿等人软禁起来,在湖南龙山召开公审大会将二人处决。贺龙挫败蒋介石的劝降阴谋,彰显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守初心,矢志不渝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的坚定信念。

小河龙塘铺有座险要的山洞叫石膏洞,洞内宽敞,进出有路,易守难攻,这就是小河游击队屯粮驻兵的据点。小河游击队队长周念民出生于小河鹭归坝,他最早的名字叫周永渝,参加革命后改名周念民,表明自己的革命志向。

年至年,周念民受党组织派遣,先后两次回到小河组建游击队,提出“穷人不出款,不完税”的主张,受到家乡穷苦百姓的拥护。游击队数次遭到国民党反动武装的沉重打击,地下兵工厂也被捣毁。凭着“坚韧顽强,不胜不休”的革命精神,小河游击队发展到多人。周念民带领游击队先后成功袭击了理智坳团防、马前税卡和龙塘铺税卡,配合红三军打赢了寒坡岭伏击战,还配合红三军袭击了利川县城,小河游击队成了国民党地方政府的心腹之患。年8月17日,国民党恩施专员纠集重兵炮轰石膏洞,围剿游击队。5名游击队员被敌人押到石膏洞前杀头祭洞。周念民带领突围出来的多名游击队员加入了红三军新兵独立团。

年2月,时任红三军九师参谋长的周念民被左倾路线的执行者杀害于湖南永顺县,年仅30岁。如今,周念民烈士的纪念碑和塑像成为当地红色教育基地之一。

利川第一个党支部在忠路镇双庙村成立

5

雨后初晴,站在莽莽林海大茅坡上遥望毛坝,无边的云海在喷薄四射的朝阳下飘飘荡荡,一座座山峰在云海里若隐若现。汽车盘桓而下钻进云海,我们来到了山清水秀的毛坝镇。

这里不仅有漫山遍野的绿色茶园、保存完好的土家吊脚楼、古桥、古塔,这里还是当年红三军和地方游击队战斗、养伤的地方。

青岩坡,青岩洞,

爬上青岩望鹤峰(鹤峰是湘鄂西红军根据地)。

不靠天,不求神,

只盼红军求穷人。

这首流传在当地的革命歌谣,把人们的记忆带回了那段难忘的岁月。年10月,红三军在当地游击队的配合下,在毛坝青岩、夹壁一带打土豪,救济穷苦农民。在部队修整期间,贺龙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土地革命政策,镇压了当地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当地有多农民参加了红军。

“要吃辣椒不怕辣,

要当红军不怕杀。

刀子架在颈项上,

脑壳掉了碗大个疤!”

这是当年毛坝长五间红军游击队成立时,33名游击队战士在川主庙宣誓的誓词。

毛坝镇夹壁村的贺龙广场

6

在国家自然保护区星斗山下,有一座普通的坟茔。坟茔后面是巍巍青山,前面是日夜奔流的芭蕉溪。这就是红军失散人员韦翠荣老人的坟墓。

韦翠荣老人早年为掩护照顾红军伤病员出生入死,后来她和红军将领傅忠海演绎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的红军情。

年10月,红三军20多名伤员在咸丰游击队大队长韦广宽家里治疗,韦广宽精通医术,还会武功。14岁的韦翠荣帮助母亲为红军伤员熬药送饭。红三军主力撤离后,韦翠荣的三哥和幺叔在保护红军伤员的战斗中牺牲,韦翠荣也负了伤。经过韦广宽的精心治疗和韦翠荣母女的悉心照料,20多名红军伤病员全部康复回队。

当地团防大队没抓到红军伤员,就放火烧了韦广宽的房屋,傅忠海等18名伤员转移到临近的毛坝夹壁梨子堰一个十分隐蔽的山洞疗伤,担任了游击队卫生员的韦翠荣,用她稚嫩的肩膀承担起掩护和护理红军伤员的任务。虽然身处境险恶的环境,红军伤员却无所畏惧,他们用火石碳在洞壁写了一首打油诗:

红军本姓天,

养伤住岩嵌,

敌人若要找,

只有问神仙。

两个多月后,18名伤员除了一名伤重去世,其余伤员重返战场。

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加紧了对鄂川边游击队的清剿,傅忠海和韦广宽奉命率领鄂川边独立团和游击队转移到湘西与红三军主力会师。韦翠荣哭着要跟队伍走,傅忠海看她年纪太小,又是女孩子,行军打仗不方便,就嘱咐韦翠荣留下来照顾好家人,好好活下去,等着我们回来接你!哪知道,这一次离别,韦翠荣与父亲和5个哥哥成了永别,与傅忠海隔了几十年才通音信。

韦广宽带着两个儿子、三个女婿还有一些亲戚随独立团转移,将自家祖孙三代8个人留在游击队副队长陈大纯家里。独立团撤走后,敌人悬赏通缉红军家属,韦翠荣一家在寒冬腊月躲进山洞苦熬了半年。为了女儿的安全,母亲将尚未成年的韦翠荣嫁给了当地农民庹万谷。庹万谷害怕受到牵连,暗中将韦翠荣卖给了邻近的毛坝富裕农民王万明做妻子。解放初,韦翠荣婆家被划为地主,韦翠荣也作为“五类分子”受到监管。

傅忠海和韦广宽率领部队与红三军会师后,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韦广宽先后担任了红五师十三团团部书记、师部书记。年5月长征到达西康,韦广宽伤病复发牺牲。韦广宽的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婿也先后牺牲在长征途中和抗日战场。

解放后,傅忠海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担任大连市委书记、辽宁省国防科工委主任、辽宁省人大常委副主任。远在在北国沈阳的傅忠海,没有忘记鄂西深山的韦翠荣。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傅忠海写信并托人查询韦翠荣的下落。

在“文革”期间,傅忠海的这些通信却成了韦翠荣遭受批斗和监管的理由,韦翠荣多次申诉无望,唯一的信念就是找到爹爹和傅政委证明她的清白。

当傅忠海了解到韦翠荣的不幸遭遇后,多次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要求为韦翠荣落实政策,恢复名誉。他还给韦翠荣写信说,我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照顾好战友和烈士的子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当地政府给韦翠荣恢复了名誉,落实了烈属、红军失散人员的待遇。

傅忠海离休后,仍然跟韦翠荣保持书信、电话联系,给予韦翠荣生活上的关照。年,84岁的傅忠海患脑血栓,还不忘给韦翠荣写信寄钱寄照片。3年夏天,傅忠海派人专程到毛坝看望韦翠荣老人,得知韦翠荣的身体状况后,傅忠海还购买了助听器和钙片寄给韦翠荣。韦翠荣病重期间,经常拿出傅忠海的照片仔细端详,轻轻地呼唤着战友的名字。6年10月,88岁的韦翠荣病走完了她的人生之路。

韦广宽一家投身革命,先后有七人壮烈牺牲。3年,咸丰县人民政府在韦广宽的故居立了一块碑,称赞“韦氏七雄”为“一门忠烈”。

7

踏访“凉城”利川这片红色的热土,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洗礼。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新的历史使命担当,需要信仰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新的时代需要不断传承红色基因,珍惜宝贵的精神财富,用红色的激情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孙朝运,男,中共党员,湖北省利川市人。先后在利川广播电台、利川日报社从事编辑记者工作,任过《利川日报》副总编辑。退休后学写文学作品,有40余篇散文、小说等作品散见于各种网络媒体和报刊。

附:

致敬年冬在石板岭战斗的老兵

文/郁清

那天,你们穿过石板岭的卡门

十一月的寒风,刮得脸蛋生疼

天近黄昏

夕阳迷醉了乡村

村民似醒非醒

落叶知秋飘零

峡谷深处急切涌来

密密匝匝的枪声

山岗上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时间就是生命

你和你的战友

快步奔跑,一刻不停

面对居高临下的敌军

正面交锋,血气升腾

无数兄弟倒下了,用鲜血

浸染红叶层层

后面的战士又踏上脚跟

绕道绝壁夹击

胜利的旗帜飘扬着白云

英雄,你们遥远的故事仍激荡着风云

昨天,你们浴血奋战

解放一座城

今天,我们团结勤劳

建设一座城

承前启后

让这座城幸福人民

让这座城告慰英灵

O^~^O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chuanzx.com/lcsly/110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