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我与动车有个约会一张图告诉你恩施
图:一张图告诉你恩施动车去哪儿
●订阅 记者/胡军刘德国 7月1日上午10时18分,始自重庆北的D次列车缓缓驶离恩施火车站,开往武汉。从恩施站上车的多名乘客有幸成为经停恩施站首趟动车的见证人和体验者。首趟动车的到来,标志着恩施州交通瓶颈彻底打破,恩施正式步入高速发展时代。 年12月22日,宜万铁路正式通车,圆了恩施人百年铁路梦想;时隔3年多,昨日,恩施通动车的梦想又成功实现。动车出发5分钟后开始加速,车窗外鄂西崇山峻岭间的秀丽风光如箭一般向后退去。动车渐跑渐欢,“和谐号”动车组犹如一道白色闪电,奔驰在青山绿水间,行驶10多分钟后,时速就达到了千米。下午2时51分,动车准时抵达汉口站。 据了解,恩施火车站调图前停靠旅客列车21对。调图后,达到33对。其中,新增动车组17对,特快车3对,普速车13对。动车已成为我州交通运输的“主力军”。 现在,从恩施车站乘坐动车,可直达成都、重庆、宜昌、武汉、上海、南京、杭州、福州、郑州、南昌、厦门,融通成渝经济圈、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圈、长三角城市群,辐射京津、珠三角以及西南地区。恩施火车站最新时刻表显示,从上午10点多到晚上8点多,平均17分钟就有一趟动车经停恩施站。恩施人东出西进、北上南下将更便捷。西进成都、重庆分别增开9趟、16趟动车,三五个小时就能到达,实现了高速加高密的公交化运输;东出武汉4小时、上海11小时,均比普通车缩短近一半时间;北上郑州,取消快速列车,增开成都-郑州动车D/1次,运行时间由15小时30分缩短至8小时26分;南下11小时到福州、12小时到厦门。 宜万铁路通行动车,标志着沪汉蓉铁路作为国家四纵四横重要通道之一,实现东部长三角与西部成渝经济带无缝对接,也标志着恩施经济和余万各族人民生活开始全面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经济网,正式步入高速发展时代。 TOP2: 4小时10分钟,从恩施直达武汉 记者/胡军刘德国发自武汉 7月1日是宜万线开通动车首日,当天,记者乘坐D次动车从恩施到武汉,亲身体验了动车的方便、快捷和舒适。 车内环境舒适 昨日下午3时35分,记者前往恩施火车站,检票,过安检,进入候车厅。近50名乘客已经在进站口排队,有的拎着行李,有的略显激动,谈论着即将开始的动车之旅。 跟随着人群,记者走进站台,看到即将搭乘的D次列车呈白色,车头像“子弹头”,一旅客将拎着的旅行包放下,掏出手机,拍起照来。 记者踏进车门,一名“动姐”微笑着说:“您好,先生,您是哪节车厢的,右边是6车,左边是7车。”“动姐”身材高挑漂亮,言行举止优雅大方。 6车厢地面十分干净,一名服务员正来回拖着地。这节车厢是软卧代二等座,下铺供旅客坐,上铺放置行李,在床头,设有灯,可自行开关。靠窗桌子一侧安有插座,可充电。每张床靠近门的一端安装着电视,乘客可以使用耳机;床边放有书架,有杂志可读。车厢内温度在21℃左右,可谓“气候宜人”。 3点46分,列车准时向武汉方向进发。在车上,记者开始“串门”,发现除了软卧外,还有“豪华车厢”,车厢每间只有两张床,宽敞,还有储物柜、拖鞋等。最后一节车厢是硬座车厢,前后排座位之间的距离很宽,即使把双脚伸开,也不会觉得狭小。座位不仅可以自由调节倾斜度,还可打开前排座位后的简易小桌板。 据动车工作人员介绍,动车组的设计讲究人性化,每节车厢之间,还设置了自动感应门。 恩施至宜昌没“飞”起来 车内几乎听不到普通列车与轨道摩擦的声音。“旅客们请注意,前方到站宜昌东站,到站时间5点52分,停车6分钟,请旅客们作好准备。”车厢广播里传出动车广播员甜美的声音。 从恩施到宜昌,一路上大多数都在过隧道和桥梁,动车抵达宜昌东站,相比普通列车快了20分钟左右,行车速度大多在-千米/小时之间。恩施到宜昌仍需要两个小时左右。 动车“飞”不起来,这是为何?原来,受宜万线地质条件限制,当年在修建时,该线路按一级干线标准设计,最高时速限制在千米/小时左右。为了跑动车,铁路部门此前对宜万线进行了全方位的整改和加固处理,但仍无法达到动车千米/小时的行驶要求。当日最高车速出现是在4点17分,时速达到了千米。 车过宜昌,列车大提速,一下子“飙”到千米/小时,从宜昌到汉口,车速基本稳定,最高时速千米。 19时56分,D次动车稳稳地停在了汉口火车站。恩施到武汉,用时4小时10分钟。 餐厅只有盒饭,没有炒菜 下午5时,记者进入干净整洁的9号餐车。“我们只提供盒饭,”服务员解释说:“动车上不能有烟雾和火,否则会报警,我们的饭菜都是用微波炉做的。”记者这才明白。列车员介绍,为了保障运行的绝对安全,动车组上安装了多个故障传感器和烟雾报警器,有人吸烟报警器就会报警,列车就会减速运行甚至停车。 记者点了一份盒饭,两荤两素,40元。记者和大多数乘客的感受一样:味道尚可,价格偏高。 卫生间全程开放 普通列车每到一站,停车期间,卫生间禁止使用。在D动车上,记者发现卫生间全程开放。 据列车员介绍,动车组的卫生间使用了真空集便式管理,在便池下方,安装了集便箱,每隔两三天,集便箱由专门的人员进行清理。卫生间便池冲水、洗手都是感应式的,卫生间还配备有纸巾。唯一的残疾人无障碍卫生间,设备更加先进。门是电动按钮式的,水龙头是感应式的,而且卫生间内还有SOS紧急救助按钮。
TOP3: 梦想,终成真 记者/陈千恩发自重庆 下午5点,记者与两位市民体验者,登上D次动车,踏上了开往重庆的动车体验之路。 汽笛一声速欢快地长鸣后,动车启动。一分钟后,动车提速。窗外青山飞快地向后退去,在雨雾中变成了一片朦胧的风景。 动车正常速度行驶后。从车厢内的电子屏上显示着此时的时速——公里。车厢内,很安静。 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行程,记者一行到达重庆。昔日天堑,如今成了坦途,短短数年间的变化,让人恍然如梦。 往事,历历在目 列车出发5分钟后,到达恩施白果。记者第一次来到白果,是随踏勘宜万铁路的铁道部专家一起采访,那还是2年。当时,宜万铁路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那是一个秋日的下午,接到采访任务后才知道:铁道部专家将从宜昌前往恩施,踏勘宜万铁路线。 恩施真正要修铁路了!对于所有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山里并被大山所困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个天大的喜讯呀!于是,记者将这喜讯,用电话告诉给所有最亲最爱的人。 通过采访,记者才知道:这次踏勘是宜万线最后一次踏勘,此前,工程技术人员已经做了大量工作。 专家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在建始火车站选址时,当地百姓将煮熟的鸡蛋,揣到专家们的怀里,一位老者颤颤巍巍地说:同志,也许我这辈子等不到火车了,但我的儿子、孙子往后出门就方便多啦! 铁路沿线的每一个节点,专家们都要到现场,逐一复核前期数据,讨论修正方案。一路上,20多台越野车,穿行在深山老林。两天的踏勘结束后,州政府为专家们举行文艺晚会。晚上,恩施市文工团一名演员表演小品《土苗女儿盼火车》,他最后表演的是火车进山汽笛拉响……顿时,全场起立,雷鸣般地掌声响起,人们的眼睛涌动着泪花。 梦想,终于成真 时而出深山,时而进隧道,车内的光线明暗转换,如梦如幻。播音小姐用甜美的声音告诉乘客:“亲爱的旅客同志们,现在列车进齐岳山隧道了,过了隧道,列车就进入重庆。” 齐岳山隧道,宜万线上的一块硬骨头,10.5公里的隧道,费时6年,建设者要付出多少精力和心血,才能打通这条世界上最难打通的隧道呀! 但是,宜万铁路的艰难险阻,齐岳山隧道只是个缩影。3年12月1日,宜万铁路正式动工奠基。 随后的岁月,州内的每一个记者都将目光聚焦到宜万铁路工地。仅《恩施晚报》,就先后组织多次大型报道,集中报道铁路工地的进程,大型工程的施工及建设者们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其中报道的一对男女大学生,被分配到宜万铁路工地才相识,后来相知相爱,最后成为一对夫妇,宜万铁路竣工时,他们的孩子都已3岁了。 一项历史性的宏伟工程,牺牲总是难免的。记者也参与过几次大的灾难性报道。记得巴东县境内高阳寨特大岩崩事故时,记者在现场呆了7天,有一个细节至今难忘。施工方成了众矢之的,但一位年轻的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不管人们怎样指责,我们都必须忍辱负重……又有谁知道,当这条铁路修通时,我们又会在哪座大山深处呢? 是的,现在不仅铁路修通了,而且今天又开行了动车……这位年轻的工程师,你们又在哪里呢,你们知道了,恩施开行动车的消息吗? 年12月22日,宜万铁路通车。这一天,记者仍然在现场,用相机记录下这历史的瞬间。记者与所有的市民一样,心潮澎湃:等了上百年,土苗儿女的梦圆了! 动车,变成现实 列车一路飞驰,仅仅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将我们从湖北,带进了重庆。车上的旅客,有的说着普通话,有的说着四川方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已经让天南海北的人们,没有了地域界线。 重庆的动车,开行时间稍早于恩施。当宜昌与重庆分别开行动车后,恩施人民坐不住了,人们纷纷在问:恩施什么时候也开行动车呢? 不要怪人们这山看见那山高。动车,何止是高于普通列车的车速呢,它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种精神的激励呀!况且,祖辈困守大山的恩施人民,希望走出去的脚步更快,更远! 期盼中,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州委州政府的决策者们,正为动车的开行奔波于武汉、北京,铁路部门的最高决策层,一次又一次来恩施考察……5月初,宜万铁路开始改造升级,6月中旬,已有从祖国各地前往恩施的动车票,开始在铁路 动车终于开通了,坐在记者邻座的王光权老人说出了他的心声:“我是恩施红土人,这次是去成都女儿家看孙子……当年,女儿大学毕业后留在成都工作,我们全家不同意,认为天远地远,见一次都不方便。哪想到几年过去了,恩施去成都,就像红土进城逛街呢?” 天渐渐暗了下来,安静的车厢里,只有轻快的音乐在轻轻回荡,一个三岁的女孩,被母亲抱在怀里看窗外的风景。 过丰都,越涪陵,下一站就是记者体验的终点站——重庆了。这时,车上很安静,记者的思绪却难以平静。 TOP4: 动车神行记 文/林志钧(体验者) 7月1日16时50分,应《恩施晚报》之邀体验动车,在恩施站登上“和谐号”D动车,开始重庆之旅。 17时,动车启动。车厢是新的,座椅是新的,窗帘是新的,美女乘务员是新的……眼花缭乱之际,神还未定下来,动车就飞了起来。 17时10分,宽大的车窗外飞掠的景物,让我想起水浒传中的神行太保戴宗。他两腿拴四个马甲作起法“神行法”来,日行千里。此刻,动车的速度最高可达公里,他要拴多少个马甲,才能和动车赛跑呢? 17时25分,车到利川站。车厢很宽敞,坐椅可转动。适宜斗地主,不适宜跳广场舞。最适宜的,还是听《动力火车》二人乐组歌曲。有首歌,叫《明天的明天的明天》,古人就是唱着这首歌神想千里眼(电脑),顺风耳(手机),飞行腿(动车)。我坐在安逸的动车上,怎么想也想不出火车明天又会翻出个什么新花样,这都是舒适闹的。 18时,车到石柱,肚子饿了。我知道要到重庆写完体验稿子后,才能有饭吃。于是忍不住到列车餐厅转了转。梅菜扣肉,爆炒藕丁……江浙味居多,让人想到了“舌尖上的火车”有个经典菜谱:榨菜,方便面、火腿肠,堪称火车上的“岁寒三友”看来,在动车上,这三位好兄弟要断交了。 18时30分,车到丰都。出餐厅进厕所,这是我多年旅行养成的好习惯。每节车厢四个厕所,进出不用排队。我发现,动车与普车的厕所不同,是采用的集粪系统。普车是直排,于是很多捡垃圾的人在铁路上捡到手机,有时是钱包。动车不同了,万一掉了,手机还在厕所里。 19时30分,重庆到了。车瘾还未过足。7年,头次坐火车从宜昌去洛阳,在坐椅下臭脚中熏了一夜;年,从兰州到成都,成了半只烧鸡,靠半水瓶汾酒,坐在行李上过了一夜。年,从武汉到北京,和一美女大学生一排硬座,上半夜交谈还笑语盈盈,下半夜便睡得鼻涕涎水不管不顾……哪想到,风水轮流转,我这山里的乡巴佬儿也坐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动车了呢? 重庆到了,我们走下火车。一看表,怎么才两个多小时呢,完全可以吃顿火锅了,又坐动车回恩施……今后和老婆怄气了,就坐动车去上海,去福州,云北京,去成都……看她上哪找我去! 动车又快又舒服,让我沉寂了很久的心思又活泛起来。 TOP5: 心与动车一起飞翔 文/丁艳(体验者) 7月1日,下午5时,我怀着些许忐忑踏上了恩施至重庆的动车之旅,紧紧地攥着车票朝着检票口走去,检票完毕,匆匆下楼直至站台,静静地等待着和谐号的出现,那一刻我心潮澎湃。 小时候,家里的亲戚总会因为在家乡收入少,难以糊口而不得不选择去大城市打工,我对他们的记忆一直都停留在为了赶上某趟长途车而劳碌奔波,总是要辗转好几次才能坐上开往希望的那辆双层卧铺大巴车。就因为如此,我也总是能够听到各种在长途车上发生的故事,用现在时兴的语言总结就是“脏、乱、差”,并且路途安全也难以保证,所以,恩施人便更加渴望火车和动车的到来。 回忆间,带有标志化子弹头的和谐号缓缓驶入恩施站,此刻,我的心情也跟着激动起来,百感交集,随着人流慢慢靠近它,动车的外观与我前几次乘坐的火车相比显得更加玲珑别致、简单大方,进入车厢内部更是觉得与火车有着天壤之别,宽敞的个人空间,人性化的细节设计让我感觉舒适不已。几分钟之后,动车开动了,高速行驶让我变得有些局促不安,只见窗外的美景飞速驶离我的视线,过了一会,我开始渐渐适应这样的速度,身体也慢慢放松下来,那时,我才意识到自己也正在通往梦想之地。 从前,恩施是个闭塞的小山城,一直以来由于交通不便,与外面的世界缺少了解与沟通的渠道,所以让恩施人更加向往外面的世界。我常常在想,自己相比父辈们是如此的幸运,我生在这样一个好的时代,对于毕业不久的我来说,我拥有走出恩施的条件与自由,能自己决定想走的路,想拥有的工作,想看的世界…… 动车准时到达重庆北站。走出“和谐号”的那一刻,我还是不免感慨恩施的动车通车,为广大的恩施人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实现了恩施人多年来的梦想,同时,带动了恩施的经济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恩施、体验恩施、欣赏恩施。
据7月2日《恩施晚报》 新闻- 更多今日新闻资讯,请通过菜单获取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chuanzx.com/lcsxs/8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