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探奇198一位民间探险者的天坑
天坑探奇19-8:一位民间探险者的天坑新发现,湖北恩施州利川市
真实探索税晓洁江北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年(前文链接):
1:引言,能亲眼目睹如此壮丽的奇观,可谓时间的宠儿
2:贵州打岱河,目前地球上已知最大喀斯特负地形?
3:天坑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喀斯特地貌
4:什么是“天坑”?
5:天坑、漏斗与竖井
6:航拍湖北长阳“天坑
19-7:万人坑与第一坑,湖北宜昌长阳县
19-8:一位民间探险者的天坑新发现,湖北恩施州利川市
19-9:陕西汉中天坑群横空出世,竟有21世纪地理大发现
19-10:外国专家和中国爱好者卫星图上发现“陕西天坑”
广西崇左,左江岩画背后喀斯特石柱林中,掩藏中国最南的天坑
探寻扎尕那天坑
航拍天坑喀斯特奇观06西秦岭光盖山古冰川遗迹甘肃迭部扎尕那
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年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年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年一位民间探险者的天坑新发现
我们年在湖北找到的另一处壮观的天坑是在恩施州的利川市。9月3日晨5点10分,我和宜昌探险家徐晓光先生乘坐K次列车出宜昌出发,8点10分便到了清江源头的利川市。这与我之前对鄂西的记忆形成鲜明的反差。
这一带,喀斯特地貌极为复杂,我们走的这条宜万铁路,单位造价竟然高过青藏铁路。
何端傭赶到车站来接了我们,又匆匆赶回他的利川黑洞户外探险俱乐部,一边招呼一帮“驴友”,一边和我们聊天。某种意义上,他无意间成为中国人自己独立发现天坑,并得到确认的第一个人。
何端傭在利川小城算个另类,当过特种兵,退伍后先是在广州白云机场作过地勤,转回利川后上了几年班后,迷上了探险,好好的工作不干了,一下子变得不可收拾。
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研究所、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际洞穴基金会对湖北利川腾龙洞进行中外联合科考探险。何端傭说:那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见识了国外先进的探测技术及装备。
在这次中外探险活动中,他认识了朱学稳先生和张远海先生,在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下,何端傭掌握了很多洞穴、天坑探险的基本技术和常识,为以后探测天坑打下了良好基础。之后,何端傭便计划对湖北恩施地区的天坑、洞穴进行科学探险,以掌握更多第一手资料,更深的去了解大自然。
他开始有意识的系统学习喀斯特地貌基本知识,何端傭觉得,目前利川旅游以腾龙洞景区为龙头,在国内而言腾龙洞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且吸引了国内以及国外游客,这些游客只是走马观花式对腾龙洞有一些了解,这些只是利川旅游开发之冰山一角,还有很多地方是养在深闺无人知。
年6月,恩施州宣恩县的一个朋友电话里告诉何端傭宣恩县椒园罗川有一个天坑,非常深,而且能在谷歌地球上都看得非常的清楚。他回忆说:得到这一消息,我当时非常的兴奋,立刻联络老朋友武汉邱卫波,分头筹集资金,购买装备,收集外围资料,进行风险评估。
何端傭说,在此之前,我们国家很多天坑探测,都有外国人参加,而这一次却是我们自己独立完成罗川天坑探险活动。要真正完成这次探险做到万无一失,很不容易。数据收集、测量等一系列事情很多天都在脑海里反复想,还有装备上的悬殊等等问题。
6月16日一大早,何端傭和老邱等在车站会合后,吃完早餐便开始了这次探险之旅,皮卡车装了满满的一车装备。沿国道一个小时后到达宣恩县椒园镇,见到了提供消息宣恩的朋友黄垒。罗川天坑离椒园镇约6公里、离国道约5.5公里。车子继续在颠簸的山路上行驶了差不多20分钟,他们就看见到罗川天坑,所有的人都很兴奋。何端傭着手对坑口进行测量绘制草图。坑口呈不规则圆形,坑口N-S宽大约90多米,E-W长91米(有误差),俯视天坑底部比坑口大,坑口周长约--米。
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年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年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年坑口测绘和准备工作差不多用了一个小时,十点许,他穿戴好(SRT)探险技术专业装备,开始安装单绳。何端傭回忆说:当时我还没有充电电锤,每次探测竖井和天坑的时候只能用法国PETZL产的手转,每做一个锚点(保护站)都要消耗大量体力时间,一个保护点需要大约40分钟。还好这次老邱带了一个发电机。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冲击电锤,将主锚点(保护站)做在了坑口的大树上,然后找一块岩石结构好的地方做第二个保护站。随着哒哒的电锤声,我做好了下降保护站。根据目测的罗川天坑深度,我们准备了米探洞静力绳。
老邱在上方做下降保护,我边做保护站就边下降,差不多一个小时我下降了米到了坑底一个小山包上,可是这个山包不是原来天坑形成时崩塌的堆积物,而是后期人类倾倒的垃圾,这里成了一个垃圾处理场,当时满脑子的愤怒和遗憾,也没有多想,解开下降器寻找安全的位置并告诉上方人员我安全到达,下一个队员可以下降了。
我沿着垃圾山下了大约30多米到了一个比较平坦地方,可以看见垃圾山周围散落着城市生活垃圾,有废旧汽车轮胎、塑料口袋等。我看着这些垃圾淹没了天坑底部原来面貌,我沿着垃圾山寻找天坑底部原来的痕迹。
天坑底部比坑口E-W长约80米,N-S宽约50米,底部E-W长约米、N-S宽约米,坑底崩塌沉积N-S高E-W低,崩塌堆积最高点离最低点除去垃圾堆积斜距大约米,最小斜踞30米。
在天坑里面,我们还发现人类生活和采硝作业的遗迹,里面有生活的灶台和熬硝的硝坑,周围残留了土碗和瓷碗碎片,还修建了蓄水池,还有堆放一起的木材,这些木材直径都在20—40厘米而且很干燥,很显然是用来做饭和取暖的。
坑底生长了不知道名字的蕨类植物,还有少量的棕树,植物很茂密,有些垃圾已经被这些植物覆盖。就在我收集资料的同时,华仔和其他4个队员也下降到了天坑底部,我们会合后继续收集资料寻找洞道,但是没有找到,时间一分一分过去了,这个时候又下起了雨,我们决定返回地面。我们依次从绳索上攀爬到地表,最后一个队员上去的时候已经是17日凌晨三点多了。
之后这五年,何端傭又对利川团堡贺家坪响水洞天坑、利川文斗镇十字路管理区落溪天坑、黄桶岩天坑、团堡镇多老河天坑、金龟管理区大瓮天坑等进行了探查。
其中的大瓮天坑,年6月23日,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研究所张远海先生确认为天坑。
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年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年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年这个天坑,位于湖北利川团堡镇金龟管理区大瓮村大瓮天坑GPSN30°19′11.52″E°13′04.93″(长米、宽米、最大深度米),安顿好“驴友”,何端傭带领我们赶往大瓮村。
大瓮天坑被一片玉米地遮掩,如果没人带领,即使在坑边几米的地方,也不容易发现。站在坑边,老徐不禁感叹:有点壮观啊!
四面都有灰白的崖壁裸露,坑底以西还有田埂。下到坑底,过了一个木栅栏门,左边有一个小洞口。走到跟前,发现其实并不小,进到里面,是很大的一个厅,说话都有点嗡嗡声。
洞厅里有十几头牛,见得我们进来,镇定了片刻,最后还是蜂拥着跑出洞去。据何端傭勘测,这个天坑底部有四个洞穴,在天坑E-W中部方向也有两个洞穴,洞壁岩有明显水冲刷的痕迹,天坑底部有成眼睛状的两块洼地,天坑东面地势较矮有明显的消水痕迹并形成圆形消水坑,有一盲洞,盲洞洞壁岩石有明显的水波痕,从盲洞的崩塌堆积石块分析,崩塌石块堵住原有的洞道,水位迅速上升形成水库,由于地表水不断的补给,增加了压力加上一些细小的缝隙使地下水改道。
在天坑底部最陡的一面崖壁下,有一些石头房屋的遗迹。石头房屋附近的土地,看起来早已荒废,长满一种不知名的接着蓝宝石一样颗粒的植物,有半人高,走在里面,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团堡镇长庆小学沈元军老师的家,就在天坑旁边。他说我们来得真巧,正是周末,他刚好在家。平常,家里是锁门,他的妻子和儿女都到远方打工去了。沈老师说,天坑里面原来住着冉家的一个大家族,说不清什么时候的很久很久以前,就住在里面。
大约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位领导来恩施视察,给了政策,指示居住岩屋的农民全部搬出岩洞以求脱贫。政府出钱造好了房子,可冉家人并没有行动,主要原因就是天坑里里面的五、六十亩地。到了年前后,出水洞里突然涨起了大水。水很大,一直淹到了树梢。住在里面的90多岁的冉家老汉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也没听说过这个洞会发大水,好好的,怎么就突然发起了大水呢?之后,他们一大家子,才搬出了天坑。
沈老师至今仍很奇怪,当时,拿天坑上面他们家这里来说,雨并不大,不至于啊。当时时间是阴历五月,也不算正儿八经的雨季。怎么洞里就突然涨水?再说,他们这一带,下大雨很常见,一点也不奇怪。比如今年,本地就有洪灾,可天坑里面的洞里也没见涨水。
虽然一直住在天坑边,沈老师仍觉得这个天坑很神秘。右边的干洞,有人进去里面拜过山神,说里面有山包。冉家老头去世前曾给他讲过:洞里面还有圆门,有犀牛角,还有人的脚印。一直走一直走,,能走到元堡镇的花椒坪,从另一个天坑里面出来。
沈老师小时候有一次爬到天坑在半中腰那个洞里去玩,累了躺着休息,耳朵贴着石壁,这时候,他听到了以一阵阵流水声。他以为是幻觉,再一听,没有了。继续听,又有了。你说到你有没有?很奇怪的。
大自然以自己的方式,时刻展示着自己的魅力。何端傭分析说,这些事实,可能说明天坑地下水,是由西向东流进入小溪河注入清江。具体是个什么样子,就需要仔细探索了。
吸引何端傭好奇,让他耿耿于怀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年3月,在利川文斗乡十字路管理区落溪天坑,何端傭他们下到深度约米时,发现一具尸体,报案后配合公安部门破案时一名队员受伤,这次探险被迫结束。未能对该天坑继续探测。
另一个利川忠路镇小河管理区龙堂铺村石盘黄桶岩天坑,由下雨没有进行具体测量。天坑的岩壁上,有一条不知什么年代修建的栈道,可以直接下到坑底。有个神秘的传奇故事,据说里面曾经是红军的军工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想搞个清楚。
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年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年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年年前后,徐霞客游历广西、贵州,在实地考察中生动地描绘出峰从和峰林石山理念,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之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徐霞客游记》读起来并不像是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20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它不但在分析各种地貌上具有惊人的能力,而且能够有系统的使用各种专门术语……”现在貌似走进户外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了,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仿佛一瞬间,西风东渐,户外服装也俨然成为时尚,南京的某政府部门甚至把顶级户外防水服当作工作服了。满街户外商店,花花绿绿的杂志,到处是“功略”、“路书”。关于旅行,似乎除了省钱绝招、艳遇圣地、一座叫春的城市、机械式工业化到此留影、饕餮美食、小资滥情、炫耀装备、以高尚的名号博取不假思索的廉价善良、伪装环保贩卖高尚之类,就是怎么怎么省钱就可以游遍世界之类的不知所云。实质上已经走向探索精神的反面。所谓驴友,错别字谐音,竟然也成为时髦的网络语言。我等童年喜欢看的《我们爱科学》、《少年科学画报》之类,不知还存在否?享受自怜,所谓我来了我看见,其他均与己无关,一切都成为商品时代的必然,大约也该无可厚非。
在城里生活都不易,都挺累的。到达,休闲。只需要休闲,生活方式之一种。大约也无可厚非。但徐霞客、尧茂书们的探索精神是否已经变得遥远?他们如果在今天生活的话,是否会感觉孤独?
在这个更容易被科学和进步统治头脑的时代,也许更需要徐霞客的探索精神。
我站在老国道上,回头测量了一下到沈老师家的距离,多米,而沈老师家到天坑边,也就百米之遥。也就是说,这个大瓮天坑,就在国道旁五、六百米的地方,默默无言。
“天坑就在路边。山就在那里。天坑就在哪里。”我说。
何端傭回应我说:“是啊,天坑就在哪里。”
(待续)
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年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年(前文链接):
1:引言,能亲眼目睹如此壮丽的奇观,可谓时间的宠儿
2:贵州打岱河,目前地球上已知最大喀斯特负地形?
3:天坑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喀斯特地貌
4:什么是“天坑”?
5:天坑、漏斗与竖井
6:航拍湖北长阳“天坑
19-7:万人坑与第一坑,湖北宜昌长阳县
19-8:一位民间探险者的天坑新发现,湖北恩施州利川市
19-9:陕西汉中天坑群横空出世,竟有21世纪地理大发现
19-10:外国专家和中国爱好者卫星图上发现“陕西天坑”
探寻扎尕那天坑
航拍天坑喀斯特奇观06西秦岭光盖山古冰川遗迹甘肃迭部扎尕那
广西天坑
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年10、石笋记录了3.4万年前的瞬间,发育动力还在作用
11、天坑是由溶洞大厅崩塌形成的、四周或大部分周壁陡崖环绕的大型漏斗
12、探索的脚步不会停止,镇巴山脊上的天坑,像一个个巨大的问号
13、广西左江岩画背后石柱林中,掩藏中国最南的天坑
14、长寿之乡巴马的超级大天坑
15、巴马三联坑与凤山三门海大脚印天坑
16、乐业:大石围西北两三公里处新发现大天坑
17桂林七星岩就有天坑,天坑的由来与生命
18、还有多少天坑,等待发现?
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年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年相关视频:
酒厂旁天坑,湖北恩施利川重庆奉节交界
真实探索航拍广西桂林市中心天坑
航拍广西巴马与凤山交界处新发现的三连天坑真实探索一镜到底
探秘天坑7:我们新发现的西秦岭大天坑,背后的陡壁和疑似退化天坑
真实探索探秘天坑12:航拍陕西汉中天坑群,镇巴县山脊上的大池天坑
甘肃甘南迭山之冰川与喀斯特遗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chuanzx.com/lcsxs/7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