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留下来的地质瑰宝探秘利川清江古

清江古河床是清江告别利川市境留下的一条与腾龙洞相提并论的地质瑰宝,也是清江在原始古朴的大地上雕琢而出的地理杰作,是一道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风景区。

清江古河床,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道水,每一块土地,都是一首隽永的诗,一幅流动的画,一个美丽的传说。

美哉黑洞,山灵水秀

清江与世界上所有的江河一样,蜿蜒曲折,潮涨潮落;但在数千万年的流淌中,它又因势造型,于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特殊环境里形成了自己三明三暗、五沱七滩、四峡六洞的天下奇观。

伏流与暗河的纠缠造就了清江独特的个性和魅力,使它从源头开始,就拥有一般江河所不曾有过的惊险历程与与绮丽风光。清江自腾龙洞景区“卧龙吞江”处形成瀑布跌入落水溶洞形成伏流,历经16.8公里的痛苦涅槃,自黑洞处出地表,才正式成为太阳下一脉穿峡而行的长流水。

黑洞洞口迎面是一座突出的孤岩,岩上又耸立一座孤峰,绝似灯塔,被人称为“独秀峰”、“镇江峰”。水洞西边旱洞口与洞内无数干洞贯通,干洞可深入千米,洞内玲珑剔透,有如迷宫。却处处有“门窗”与水洞相通,江面高低相差一般在5米至10米左右,最高落差近30米。可平视、可俯瞰,也可在江边仰视。最美的视觉,即从门窗洞向外看清江水及两岸风光,尤其是从黑暗中望光明处,从不同的“门窗”,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却是令人意想不到,而又叹为观止的画面。

据说,在旱洞内共有48座这样可以望到江面的“门窗”,当地人称之为“望江门”。记者一行在黑洞伏流探险之时,几个队员分别踩点,一个“门窗”洞点燃一支蜡烛,不多不少一共点了48支蜡烛,看来这48道“望江门”的命名,并非空穴来风,但这并不能证明已经探完了干洞内所有的“门窗”。也许,神秘的洞穴内还藏有人类未知的秘密,等待着时间的唤醒。

黑洞堪称一座“洞穴博物馆”,这里几乎集中了地球上所有已经探明的各种喀斯特岩溶洞穴的形态特征,溶洞密布,奇峰叠耸,怪石嶙峋,张良皋先生的诗句“石穿七窍,泉奏八音。顿开金锁,化入沧溟”就是描写此处。也只有看到如此奇妙的洞天府第,才会让人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领略到清江这位雕琢大师的技艺高超。

黑洞下行的江面古时称之“雪照河”,江水如今依然“水清照十丈,分沙石”,江水出黑洞口一公里许,便是雪照河电站拦河库区的尾水,故而没有了江水汹涌的雪浪。黑洞口与北面高岩的青山遥遥相对,一道巨大的峡口挺立在两山之间,这充分说明清江古河道在峡口里曾经长时间地明流,而黑洞口是在伏流数以万年的冲击过程中穿通巨石后才形成的。

深潭幽静,宛若仙境

从黑洞沿古盐道西行,在崇山峻岭中可见清澈碧透的涓涓溪流,又有原始草场和繁茂的森林,古朴原始的土家吊脚楼在丛林间若隐若现,动植物资源在这里也十分丰富。奇山异水,在这里组成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人间仙境。

西行约3公里,向导带着我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下行。越往下,景色越美。随处可见的野花飘飘洒洒,青青的小草伴着迎面而来的泥土气息,在山腰上显得愈发撩人。清野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行走的疲乏瞬间消失殆尽。

一面如镜的平湖静静地立在谷底,有一种气定神闲的美,它的纯净、清澈、梦幻,仿佛不属于这个凡尘。当地山民给这片不大的湖称之为——“深潭”,倒也应景。

瑶池的南面是一个与水洞相连的洞穴,如早晚来得正是时候,可见野鸭成群从洞口飞出飞进。北面是高不可攀的悬崖绝壁,岩脚与平湖之间是挺拔的大树和茂密的竹林,其间有农家小院。平湖东面悬崖依山生长着密实的灌木林,阴翳蔽日,高不可攀。

有一条林间小道通往一个叫小岩槽的地方。小岩槽西面临水一峰,人称玉女峰,人在玉女峰山脚怎么也感觉不到这山峰哪里像淑女,但当你走到古河床白洞口远处再举头一顾,那玉女临水照镜之感就会油然而生。

玉女峰下的古河床,巨石挡道,仿佛无路,绕过巨石,柳暗花明,有石峰一座,名“金童峰”。从玉女峰到金童峰,古河道中泄洪的积水依然与平湖相连,形成若有若无的河道,其间有数百米仍是明水,深达数米。游人只能从北坡的杂灌丛中靠手脚并行的茅坡路前进。那深潭的湖水宁静幽深,落英缤纷,天水一色,环湖一游,如入仙境。身在此地净化心灵,何须进庙烧香,访道寻仙。张良皋先生诗句“碧涌瑶池”即指深潭,“云旗双展”即指玉女金童二峰。

白洞神奇,雕砌玉石

白洞位于利川市鮫鱼台村艾子地东面的半山腰,因洞口面北,亦称“北洞”。近代因清江伏流出水洞口名“黒洞”,后人对应称之为“白洞”。白洞为清江在腾龙洞地下伏流的早期出水口。

白洞洞口面北而立,与古河床垂直高差约90米,仰望白洞,有如绿树箐林中的怪兽张开血盆大口。遥想当年这一道瀑布,以平均每秒50立方米的水量倾泻而下,那气势,那壮观,若至今尚在,敢与黄果树瀑布一决高低。瀑布没有了,昔日之壮观,仍令人遐思。它告诉游人,自然的力量之大,无坚不摧。

北洞北面的金童峰犹如一位勇敢的巴人汉子,担当起护峡勇士的职责,与迎面的怪兽怒目而视,奋起搏斗。古河床中危岩乱叠,巨石因江水冲刷,如磨似洗,大理石般的河底,无一尘泥。两面青山掩映,青草碧绿,与古河床白玉石形成鲜明对照。站在白石之上,情不自禁放声吆喝,或众声合唱,歌声荡气回肠,气壮山河,可大畅心怀。

古河床至银河洞口,深部河床裸露,河底河岸皆白色或灰色大理石岩盘,每片石头都是天然艺术品。河底石隙间,有天坑与伏流相通,上游涨洪水时,天坑涌水上冒,有如喷泉。但到三九严寒,天坑有白气如烟柱,冉冉升空,形似卧龙吐气。

地壳的变化,留给世人一座丰富的地质博物馆,任人阅览评说。

观彩峡险,独家寨美

观彩峡是清江遗留在峡谷中的一段古老的河床,峡谷内景色十分迷人,地质景观更是一绝。

观彩峡属于岩溶干谷系统。谷中绝壁高耸,谷底干岩溶洞成群。这些干岩溶洞群既有一定的排水作用,又是地质地貌发展演变的证据,它们与峰丛、洼地地貌共同组成优美的干岩溶洞景观。观彩峡地质奇观的系统性、典型性、优美性、完整性、科学性均是国内外同类遗迹的典型代表。

观彩峡三面绝壁,陡壁深壑,下有一潭扁长湖水,水色如蓝天,与清江伏流共涨落。每当雨后放晴,峡中湖水现五彩有如彩虹,故名观彩峡。张良皋先生诗“吐纳龙泉”,即赞此湖水。

湖之西面有一寨子,农家小院独家独户。要想进入,必须通过一个天然的石缝,沿石缝中一次只容一人通过的石梯而下,经过谷底一段蜿蜒的小路,就来到一个一人多高的石洞下面。必须攀登40多级青石砌成的石梯才能上到洞口。叩开洞口大门,寨内垦有耕地6亩多,自种自食。寨上四周栽植有桃李果树各种花卉,山上茂林修竹,外人疑是桃花源,称为“独家村”,亦或“独家寨”。

站在观彩峡至银河洞的古河床近垭口处,对望“三龙门”,遥见天光一点,好似月光盈亏,星光闪烁,颇有奇趣。张良皋先生称此为一绝,其诗“星辉玉阙”就指此处。

龙门三座,奇观雄立

从观彩峡折向西行,有三座彼此相距不远的溶洞,为清江在远古时期通道,三座龙门依次被称之为大中小“三龙门”。

大龙门也被称为“三龙门”,洞底起伏不大,洞内无钟乳石发育,但有少量的崩塌岩块堆积,洞壁流水波痕非常发育,旱洞不长,却与二龙门之间有一天窗,有柳杉树群落,生长茂盛。东望如开门见山,迎面即是观彩峡独家村,天然画面别有生趣。西望二龙门,上有一条公路横洞顶而建,令人惊讶叹奇。

步行进入二龙门,洞内有平整的一片坝子,上世纪80年代当地人曾立有篮球架子,做过球场。再前行,有乱石垮塌的斜坡直至西面洞口。斜坡与平坝交会处,北面有山泉自上滴落如线。洞中有一历史古迹——硝坑,乃古时制造火药原料芒硝的原始提取场地。

沿乱石斜坡小道上二龙门洞口,可见条石砌墙的墙基。是古时设置的盐税关卡?还是古人避乱的防护哨口?尚待后人考证。下了二龙门斜坡,回望洞口,那巨大雄壮的洞口仿若是一座凯旋门。“龙门奇观”名副其实。

二龙门与小龙门之间隔着一片土地,比起二龙门,小龙门显然小了许多。但进洞先要摸黑,内有支洞,不远处合为同一出口。显然此洞是晚于二龙门和三龙门,后期形成的。出洞口有一片草场,农家常将牛赶到这里,任牛自由放牧。

迎面北部是接近大天坑的悬崖,可望见崖上笔架山村民的院落,崖壁杂树生长茂密。正西面是一面高高的黄土山坡,这坡是因地质变化垮塌形成的,完全阻堵了毛家峡洞出水流入三龙门的河道。南面仍是悬崖绝壁,足见伏流由暗河变明河在张家峡的变迁。

毛家峡秀,一线天险

从笔架山村的黎家院子南面沿小路翻一山垭,有一条地缝,这就是“一线天”。

此乃毛家峡向张家峡三龙门出水时,被水冲刷而成的岩石裂缝,宽约0.7米至1米,深15米,长约25米。人在峡缝中上下全靠手脚并用,撑着两面的岩壁,抓紧踩稳岩窝,一步一步地上爬或下行。足下溶洞密布,冷飕飕的风从岩缝深处吹出来,令人背脊瑟瑟、毛骨悚然。丛林和岩石在头顶遮天蔽日,偶尔有一线天光,就听见不知名的飞禽走兽一声声若远若近的悲鸣,更教人感到阴森恐怖,心怯胆寒。整个行走过程既惊险又费力,非猎奇探险,胆小体胖者只能望而却步。

上世纪80年代,当地人曾在最陡处搭过木梯,如今农户搬迁,木梯子年久失修,早已不知去向。张良皋先生诗句“天梯四垂”,即指此处和观彩峡的岩隙登寨石梯。

毛家峡三面悬崖,绝壁竖立,高达余米,洞口是腾龙洞内地下河改道后取代白洞的出口,在这里可以看到伏流由此变为明河的痕迹。正面那座黄土高坡就是山体塌陷的物证,也是这座黄土高坡迫使腾龙洞地下河改道,北走龙骨洞出水,与长堰槽平湖重汇。正应了当地人那句俗话“百年河成滩,百年滩成河”。

刘志尚胡俊杰

赞赏

长按







































银川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中医治疗白癜风的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chuanzx.com/lcsxs/639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