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过年习俗还记得么想着想着就笑了,笑着
小的时候总觉得过年是个很复杂的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从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的事。而现在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简单,连许多旧的习俗都已经慢慢被我们忽视了。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回忆回忆小时候过年的一些习俗吧!
杀年猪在农村,以前家家户户都会养上一两头猪。每当到了腊月快过新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忙着杀猪过年。放一小挂鞭炮,烧一小堆纸钱,伴着猪的惨喊声,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血尽气绝,在祭祀一下先灵和诸神,年猪就这样杀好了。杀年猪为中国农村人家过年拉开了序幕。
赶场就是赶集的意思、从这一天开始,人们都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土家族世代生活在大山里,交通不是很方便,平时很少到镇上赶集,这一天人们都会早早的出门,走上十几里的上路到集市赶场置办年货,背个背篓;将过年要用的东西买好了全部背回家!
这一天最高兴的要数小孩子们了、他们不远几十里路的跟着、就是为了来挑他们自己喜欢吃的零食和玩具,同时爸妈也会给他们挑新衣,在这天爸妈几乎都会满足他们所有的要求!
打糍粑每年到腊月间,越是接近年关、寒冬腊月,雨雪纷飞的时候,农活不能干,是乡间办年的好时机。家家户户腌鱼肉,制阴米,磨汤圆,烫豆折,爆蚕豆,炒花生,嗵炒米,熬白糖……而糍粑又是必备之食品,打糍粑则是办年时最热闹最精彩的重头戏。
外面冰天雪地,打糍粑现场则热火朝天,捣臼声铿锵有力,小伙子们兴奋起来越捣越快,伴随着哼哧嘿哟的声声节奏,高潮时还打哦呵,那更是惊天动地热闹非常。姑娘们趁机窥觑小伙子身上振颤的块肌,互相打情骂俏。没有人在打糍粑时板着面孔,他们都自然地笑,嘻嘻地说,哈哈地做,三不时侃上几句,张家的糍粑白,李家的糍粑细,嗨!初一到你里吃糍粑可得不?那好崴!冇得问题。打糍粑时那欢快的场面、融洽的气氛中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也饱含着对未来的期盼,乡里人的欢乐仿佛都捣进了吉祥如意的糍粑里。
推豆腐推豆腐,可享受一豆三吃的口福:喝豆浆,品豆花,吃豆腐。水重滑嫩的叫水豆腐,可开汤;再榨干点水分,适宜煎炒;制豆干,得榨尽水分。一斤黄豆能推多少豆腐?有经验的老人回答:“用豆子打豆腐,水多豆腐就嫩,一称就显重;水少豆腐就老,一称就显轻——‘豆打豆腐无定数’。”
还记得有句儿谣叫做:“推磨噶磨、推的粑粑好奇(吃)不过、接嘎嘎、嘎嘎不奇酸粑粑,接舅母、舅母不奇酸豆腐。”在就不记得了
推汤圆糯米是前几天就泡上的,每天要把盆里的水换成清水、把石磨用清水冲洗干净,推汤圆粉子开始了。
小朋友们就在一旁负责添磨、“轰轰轰......”石磨旋转着,一勺勺的酒米和着水从磨洞加进去,白白的米浆顺着磨缝流下来,汇集到磨槽里,源源不断地流进布袋。只见布袋慢慢地膨胀起来,鼓成一个大大的圆柱形。推好后,用绳子把袋口捆扎好。弄完后把布袋悬挂起来、口袋里面的清水顺着袋角往下滴,等水滴干剩下的粉子就可以包汤圆了。
打杨尘人们在过小年前一天要搞大扫除,叫“打扬尘”。这类清洁平时是不大做的,但等到要过年的时候,就要把房间彻彻底底的清扫一遍,湖南话为“打扬尘”。“打扬尘”现在并不单指清扫蜘蛛网、墙顶或者屋顶灰尘,而成为做清洁卫生的一个代名词。以前农村是烧的柴,屋顶上方上面全是黑漆漆的一层灰尘,随着生活水的提高,现在的家庭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很少有烧柴的了,但是大打扫还是必定的。
贴对联贴对联,汉族传统年俗。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
记得小时候家里贴对联都是用的“糨糊”贴的,那时候没有固体胶或者双面胶什么的!
团年饭团年饭又称年夜饭,年夜饭是在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吃的团圆饭。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守岁守岁是汉族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照虚耗、熬年、熬夜。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小时候最期待这天了,因为有红包拿,还能放炮竹。我觉得有烟花的年才算是完整的!嘿嘿。
长按我们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补骨脂注射液说明书转载请注明:http://www.lichuanzx.com/lcsxs/2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