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行
利川之行缘于“我靠重庆”的宣传和在利川工作的同学的邀约。
利川市,城区平均海拔余米,隶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长江清江上游,邻接重庆市,临近长江.北部为利中盆地,清江自西向东横贯利中盆地.因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四周有齐岳山、寒池山、石板岭、马鬃岭、麻山、钟灵山、甘溪山、佛宝山环抱.东西宽92公里,南北长公里,总面积.1平方公里。
利川市辖2街道办事处、7镇、5乡.人口一百余万人,总面积平方千米.风景温度空气交通都很舒爽。是个标准的旅游城市哦!
到利川一路上山、绕山、下山、盘山、钻山,山景一路风光无限。
每到一地,我喜欢清晨早起,把自己融入在当地,仿佛我就生活在此。
看到清晨就着音乐跳广场舞锻炼身体的大叔大妈们,我正入迷,被一阵哼哧哼哧声吸引,没及我拍照,一队背背篓的从我面前匆匆而过,我顺着她们而行,她们把我甩下几个街口,她们用声音和背影把我带到一个菜市场,看下图片,认识这些特产么,我是农村娃,我认不全哦!
逛完菜市场回所住宾馆时,需经过几个路口,不是每个路口都有红绿灯哟,只有地上几个“车让人”的大字提醒着开车的和行人,“车让人”反过来念就是“人让车”,红绿灯只是个装置设施,是需要人来遵守,用车让人人让车几个大字就能规范的十字街口足见一个城市市民的文明素养,互相让着体现文明与和谐。
银行自动提款机传了出琵琶演奏的名典,虽然我叫不出曲名但我熟悉那旋律,我正准备走近细听,却发现是一位红衣女士真人在那弹奏呢,我伫立倾听了半天,怕打扰她用手机偷拍了一张,看到了么,红衣女士唉,我没敢凑近,怕人家说我好色,她肯定颇有几分姿色,奢望中……
街口好我买了几样早点,回到了宾馆,妻子儿子尚在睡中,我欣赏到了景区之外的利川美景哦。
脑补一下恩施及几个县市名字的历史来由:
恩施市
东晋末,桓元子诞到此筑城,自称施王,子孙袭王至后周保定年被废,以此置施州。元代在此实行土司制度,土司驻今宣恩县城,因土司驻地在施州南面,故名施南土司。明代在施州设施州卫。清雍正六年(年)裁施州卫,设施县,次年改称恩施县,意即皇帝赐名于施县。年11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恩施市(县、市分设)。年8月19日,国务院决定撤销恩施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恩施市。
利川市
利川的得名有三说:一说该地古暗利砦;二说清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平川大坝与山地丘陵镶嵌两岸,为有利之川;三说为有利于川。以上三说有牵强附会或望文生义之嫌。其实根据当时政区命名多出自四书五经这一规律,利川得名则源于《易·卦辞》“利涉大川”语,乃吉兆之卦象。年撤县建市。
巴东县
因建址在古巴东郡东部而得名,古异名信陵。巴东最早建县历史上溯到三国吴景帝孙休永安三年(公元年),名信陵县,北宋以前建在长江北岸,南宋末,县城由江北旧县(此地现属东瀼口镇管辖)迁至江南的金字山麓。年至年间,县城址历经两次搬迁(老县城从黄土坡到西瀼坡)。
建始县
建始县域古属巴子国地,三国吴景帝孙休永安三年(年)建县伊始,故称“建始”。
宣恩县
原为土司辖地,清乾隆元年(年),在原施南宣抚司治所设县,命名宣恩县,寓含“传布皇帝恩德”之意。
咸丰县
该县原为土司统治地区,清雍正十三年(年)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度,在该地设县,经湖广总督迈柱奏请,雍正皇帝钦定为咸丰县,取“咸丰庆年”之意,是我国唯一一个和皇帝帝号同名的县城。
来凤县
来凤县以翔凤山上飞来凤凰的传说而得名。据清同治《来凤县志杂缀志》载:“雍正年,凤鸣于半边城”“半边城东南不到半里,即翔凤山地,土司时,传说有凤集于此,邑因之得名”。年12月19日,来凤县改为来凤土家族自治县。年8月19日,改为来凤县。
鹤峰县
鹤峰古称拓溪、容米,又称容阳。两千多年前土家族的先民容米部落在此繁衍生息。后为容美土司领地,田氏土王世袭相承。年改土归流后,容美土司辖地被分设为一州一县,即鹤峰州和长乐县(今五峰县)。鹤峰一名,清廷所定。其意:以城后诸山奇峰,如鹤飞翔而名。年4月20日,鹤峰县改为鹤峰土家族自治县。年8月19日,改为鹤峰县。
欢迎来恩施,风景我不言,自己看!
文:王宝荣
图:王宝荣、网络
编辑:阿妖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chuanzx.com/lcsxc/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