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古八景富有文化底蕴

利川八景,是清代利川文人对利川境内八个代表性景点的统称。

县城周边有六景:

1东部金字山高耸入云,谓之“玉笔朝天”,是八景之一的“金字凌云”;2城东杨柳寺及东门凉桥一带清江两岸绿柳成荫,是为“柳桥烟雨”;3位于城西南的乾(甘)溪山,冬雪如毡,风光秀丽,是所谓“乾溪积雪”4城南钟灵山,传说明代飞来一钟而得名,古木参天,满目青翠,是为“钟灵叠翠”;5今关东村一组滴水岩,洞口有观音阁,水滴入凼,如鸣佩弦,是“滴水鸣弦”;6县城西边,有大塘方家湾小溪,幽谷迂回,春水融融,是所谓“小谷春流”。

再远些还有两景:

7忠路老屋基七星岩上有发光的石块星罗棋布,反射夕阳之光,如诗如画,谓之“星岩夕照”;8在建南枫化村,有归源寺,暮色降临,寺钟回响,山鸣谷应,是所谓“归源晚钟”。

清人王三锡、张定模、徐崇文各有8首咏颂“利川八景”的律诗,以他们各自不同的文人眼光,描绘了八处秀丽的景色。我们不妨归类一处,细细品读。

先看“归源晚钟”。王三锡笔下的“归源晚钟”是这样的:

山光淡淡水溶溶,知是蓬莱第几峰?

红日一轮方挂树,白云万叠又闻钟。

妙音不信人间有,仙乐疑从世外逢。

试问归源源在否?空留余韵绕苍松。

山光水色、白云红日之间,寺钟声妙,疑是仙乐。大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之慨。诗中两问,一比蓬莱,二问归源源头,结句一“空”一“余”一“苍”,怅然之情,溢于言表。

且看张定模如何听这晚钟——

寻到源头日落峰,老僧归寺晚撞钟。

霜前逼似丰山应,月下长如郦水逢。

响彻疏松惊睡鹤,韵流幽谷起潜龙。

试听鞺鞑随风远,开拓游人万古胸。

开头四句铺垫得比前诗要好:寻源至日落,霜前月下,老僧晚钟,这渲染是韵味十足的。他形容钟声之宏大,“响彻疏松”且“韵流幽谷”,音高而有余韵,以至于睡鹤惊起,潜龙游出。前者实,后者虚,鹤起龙舞,伴钟而来,是闻钟起舞,还是伴钟助兴?有这活物,钟声自然就生气灵动多了!所以诗末说心随鼓声追风远去,“开拓游人万古胸”,这样感受,真可谓心旷神怡了。

再看徐崇文笔下的钟声——

钟鸣古寺韵悠然,一百八声向晚传。

逸响敲残千嶂雪,余音摇破半山烟。

何人倚枕频惊梦?有客凭栏顿悟禅。

日落梵宫撞未巳,又随征雁度遥天。

此诗开门见山,点钟韵之悠然,余音缭绕,“敲残千嶂雪”、“摇破半山烟”,虽是夸张,但烟雪之中的钟声,不是更显得千娇百媚了么?钟声敲醒世人,让枕上人惊梦,令凭栏客悟禅,由景及人,与张定模相似,只是情绪不及张的旷远,有些消极的出世思想。

接着看他们如何描写“柳桥烟雨”。王三锡首先从情趣入手,状其“异样风流”:

异样风流着意描,带烟和雨傍山桥。

谁将离恨深深绾,顿觉客情淡淡消。

苍翠远生滑玠肘,朦胧低护小蛮腰。

春风几度晴光现,好向前溪整去桡。

全诗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这是诗人在效法古人。绾离恨,消别情,仍然没有跳出古人以柳咏别的窠臼。颈联工整,颇有情趣,“苍翠远生”、“朦胧低护”两词状态极佳,由景及人,隐约让人想象“执手相看泪眼”的情景。几度春风后待天晴,修整好船桨出发,回到写别,有点儿生僻,学究气浓了些,香山居士见了,他会哂笑的。

张定模笔下的杨柳,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垂杨几树占桥边,一望迷离翠接天。

绿染山眉朝看雨,青遮渡口晚含烟。

长条折送行人辔,轻絮飞迎钓客船。

可惜灵和无限种,风流谁复忆当年。

他也没能逃出用烟雨形容、折柳送别的俗套。颔联稍见功底:眉雨口烟,仿佛愁锁眉头,怨在心头,把浓浓的离情别意在字里行间表达得比较真切!“

柳桥烟雨”在徐崇文看来,带野味,却抛开了离愁别恨,这是此诗最可取处。三、四两句于笠影和图画让大雁与彩虹相伴,杨柳似烟如雨,但绝对不是那种缠绵悱恻之烟雨!再加上“花争扑”、“絮共飘”,且催促游人“衣快染”,末句让人联想到那句非常相似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作者此时的心情,真可谓是快哉快哉!

青丝乱袅柳千条,烟雨初匀傍野桥。

笠影参差迷雁齿,画图隐约接虹腰。

小溪翠锁花争扑,曲岸红飞絮共飘。

寄语游人衣快染,春风吹送马蹄桥。

又看他们写“滴水鸣弦”。还是从王三锡开始:

千寻瀑布画难成,谱出洞庭断续声。

流水无弦空自响,高山有韵向谁鸣?

拟从夜月来湘浦,恍似春风过武城。

江上峰青人不见,望中侧耳更凄清。

也真难怪诗人有其绝想:简单一缕山泉,在他笔下就成了高山流水、“千寻瀑布”!诗的前大半部分,时空跨度不小,从三四句中可以听出诗人心中存有郁闷。至结句,空山不见人,望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苹洲,用“凄清”作结,似乎与开篇高山流水渲染的格调去得太远。

张定模的“滴水鸣弦”就无这般毛病。

一勺翁然仰出泉,幽岩滴落响潺潺。

声谐清浊鱼听操,曲度潆洄鹤舞弦。

沁我诗脾怀古调,洗人俗耳涤尘缘。

此间只可参琴旨,低向滩头一刺船。

此诗超凡脱俗一些,水声琴音,鱼翔鹤舞,滴水声里,情趣可见一斑。

徐崇文的诗让人觉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有些雷同。他这样写道:

鸣弦滴沥响丁东,切切嘈嘈约略同。

绝壑翻成珠错落,飞岩响乇石玲珑。

清音和雨连青嶂,爽籁随风曳碧空。

解得个中流水趣,援琴何用理丝桐。

至少开头三句中白央易诗中的词句太多,切切嘈嘈,飞珠溅玉。此诗的亮点在后四句:清音和雨、爽籁随风,把几滴水声写得很有韵致;到头来解得山水之趣:自然之趣,得之山寓之水也!天籁之声,来于自然!

王三锡写“乾溪积雪”比较直白,前三联从不同角度写积雪,让柳絮、梨花与雪映衬,春雪之久,有些功夫。最后两句迷恋此景,“望不迷”三字让读者迷惑:到底是迷不是不迷?

一片寒光雪满溪,随风飘荡逐高低。

春归柳絮余芳径,月上梨花陷玉蹊。

净处漫同红雨落,淡中好共白云栖。

何须更羡琼瑶岛,仙路依依望不迷。

张定模的“乾溪积雪”有些生奥。颔联奇倔,以龙形容长松,用虎比喻怪石,不很自然。明珠藏绝壑句更是不通,明摆就是铺天盖地,哪里在藏?诗末对春的向往算是本诗的诗眼,笔下生花,指日可待。

雪积乾溪行径纤,断桥策蹇意兢严。

长松夭矫龙嵌玉,怪石峥嵘虎陷盐。

万斛明珠藏绝壑,一条素练介穷檐。

何时化作桃花浪,早放兰芽吐笔尖。

“乾溪积雪”在徐崇文眼前是这样的:

乾溪深处漫停车,春去犹堆六出花。

明月照来寒有色,回风剪就皓无涯。

诗吟驴背肩频耸,茶品龙团味倍加。

到眼皆成银世界,寻梅莫辨路三叉。

它的情趣比前两首都好。有诗人行踪,有畏寒情状,有赏雪情趣,还有艰辛寻梅迷路于三叉路口的尴尬。个中趣味,当是前两首不能望其项背的。

再看“金字凌云”。王三锡写道:

金字高悬久著闻,挺然峙立独超群。

钟声继续催新月,山色辉煌灿暮云。

几叠遥岑排雁阵,千重佳气篆鸿文。

世人欲识仙源路,直到诸天界上分。

这首诗和徐崇文的那首有些类似:

祥光万道灿林于,金字煌煌接太虚。

出岫无心怀靖节,凌云有志赋相如。

层峦起伏分浓淡,大笔淋漓任卷舒。

点缀楼台都入画,携筇好趁晓晴初。

两人都用各种夸张手法极言山之高耸,但似乎除此而外,此“玉笔朝天”之山的个性特征就在云里雾里模糊不见了。比较之下,张定模的就好多了:他不仅写了金字山的与众不同,而且还写了它的不同之处。铁画银钩写作山,极具书法艺术,所谓“金字山”,这是一块“金字招牌”!仅此还不够,诗人还把它与赤壁、与巫峡丹书进行比较,把二者的不同点出来,这才有“玉笔朝天”的气势。冒昧猜想:也许徐是一位书法家,得到书法真谛,所以能有“万里云烟奔腕下,九天星斗列眉间”的气慨,这是不凡之处。

灵岩不与众峰班,铁画银钩写作山。

万里云烟奔腕下,九天星斗列眉间。

黄州赤壁真堪削,巫峡丹书尽可删。

何事大文亘终古,凭空结撰杳难攀。

再来一起品读三首“星岩夕照”诗:

列宿荧荧象外排,斜阳影里焕天街。余晖倒映千层岫,绮彩直干万丈崖。杨忆摘星原有籍,张骞入涩讵无阶。郎官宅第神仙府,半在山巅半水涯。

张定模诗要好得多。画面清晰,摹景状物能够紧贴星岩和夕照,且让昏鸦与孤鹤飞舞其间,动中有静,景中生情。虽然有些清冷,却可以算是一首不错的写景律诗。

石树巉岩似列星,斜阳激射更莹莹。霞翻绝壁铺丹画,烟锁层峦拥翠屏。林表昏鸦分嘈杂,云中孤鹤独飘零。可知物色同生态,晚景桑榆各判形。

徐崇文这首“星岩夕照”当是三首之中的上品了。诗中充满陶渊明似的田园风光情趣,又抛却了晚景凄凉的那种唏嘘和哀叹,把“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诗意推陈出新,读来让人奋发向上。

暮霭迷离树影稀,星岩闲眺客忘机。一轮斜日余残照,万叠苍山带夕晖。远浦渔舟摇橹去,前村野老荷锄归。休嫌此景桑榆晚,尚有红霞射翠微。

“小谷春流”本是一处很不起眼的野景,王三锡、张定模和徐崇文从不同的天气入手,都凭垂钓为轴心,抒写山谷小溪的乐趣。大体读来,难分伯仲。比较情趣,张定模笔洒江河和徐崇文日日溪边友群鸥各有千秋。如果结合当今生态保护思想,徐诗自然就略胜一筹了。

几竿溪水艳阳天,小小源头不染尘。两岸桃花红雨落,一行柳絮绿波新。难容舟子来停棹,自许渔郎去问津。栖谷高风今在否?垂丝知是过来人。

张定模春山一夜雨朦朦,小谷流泉脉正通。萍叶随风翻嫩绿,桃花落水溜残红。泛觞可向萦洄处,把钓堪于潋滟中。笔洒江河如有兴,好凭新涨寄诗篇。

徐崇文春风何处不夷犹,小谷盈盈水自流。红雨空朦笼渡口,绿波荡漾卷溪头。旧痕忽逐桃花浪,新涨如浮杜若洲。羡杀渔翁垂钓坐,叽边日日友群鸥。最后来看三首“钟灵叠翠”:

先读王三锡的:叠叠层层入杳冥,峰名的不愧钟灵。岚光淡绕绮罗带,岫色学装锦绣屏。草长层岩漆翠影,雪铺迭嶂变奇形。天然一幅真图画,远胜衡山十里青。

再看张定模的:一山迤逦抱城闉,迭嶂层峦秀绝伦。骏马奔腾张翠鬣,神龙夭娇振青鳞。灵奇未可容巢许,钟毓还应降甫申。试看云霞蒸蔚处,分明闲气属斯人。

最后听徐崇文怎么描述:晴岚叠叠拥钟灵,软翠分明列画屏。衣带水拖僧眼碧,剑茫山染佛头青。蔚蓝密锁朝烟聚,晚黛频添宿雨零。疑是双眉天际晕,妆成雾鬓立亭亭。

王诗说钟灵山远胜衡山,因本人不曾去过,无法评说,但因其“天然一幅真图画”,赞钟灵山之自然美,这是可取的。张定模的第三联巧把钟灵二字嵌在句首,虽是文字游戏,却也见出功夫。“骏马张鬣”,“神龙振鳞”的描写也极具神韵,一山活了起来。如诗如画的钟灵山在徐崇文笔下站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妆扮少女,想象不错,只是多少笼了些愁怨,少了些动脉硬化靓丽,不合当今时宜,也许作者当时,推崇的就是这种怀春还愁的女子形象的。

三位诗人面对“利川八景”,也许他们的境遇不同,也许他们的身世各异,当然他们各自的欣赏角度和欣赏水平有些差异,以至于八首诗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景是一定的,只不过物是人非,感受差别,不存“眼前有景道不得”的疑虑,留给我们不同的“利川八景”,算是文化之幸,利川之幸。当然,也如古诗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诗的评说也是如此。说得正确与否,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来源:发现利川

长按







































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丹芪偏瘫胶囊 零售 价格 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chuanzx.com/lcsxc/104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