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半夏

半夏

半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苏恭云:“所在皆有,生平泽中者、名羊眼半夏,圆白为胜,然江南者大乃径寸,南人特重之。顷来互用,功状殊异。其苗似是由跋,误以为半夏也。”《图经本草》记载:“在处有之,以齐州者为佳。”《本草纲目》除引载上述本草外,也载半夏图。《植物名实图考》记载:“所在皆有,有长叶、园叶二种,同生一处,夏亦开花,如南星而小,其梢上翘如蝎尾。”

地文、水玉《本经》,守田、示姑《别录》,羊眼半夏《唐本草》,和姑《纲目》,蝎子草《植物名实图考》,地珠半夏《昆明药植调查报告》,麻芋果《贵州民间方药集》,三步跳、泛石子《湖南野生植物》,地鹧鸪、地茨菇《广西中兽医药植》,老黄嘴、老和尚头、野芋头,老鸹头《江苏植药志》,捉嘴豆子,地巴豆《河北药材》,无心菜根、天落星、老鸹眼、麻芋子《山东中药》,地雷公、老瓜蒜、狗芋头《中药志》,珠半夏《广西中药志》,裂刀菜《辽宁经济植物志》,麻草子(安徽)。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

除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尚未发现野生的外,全国各地广布,海拔米以下,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为旱地中的杂草之一。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野)、天水市清水县;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野)、当阳市、恩施市利川市(野)、襄樊市(野)、宜昌市(野);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大阿镇、瑞金市(野)、吉安市太和县、樟树市(野);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

生半夏用时捣碎。

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一等:干货。呈圆球形,半圆球形或扁斜不等,去浄外皮。表面白色或浅黄白色,上端圆平,中心四陷(茎痕),周围有棕色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平滑,质坚实,断面洁白或白色,粉质细腻,气微,味辛、麻舌而刺喉。每公斤粒以内。无包売、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干货。呈圆球形、半圆球形或偏斜不等,去净外皮。表面化白色或浅黄白色,上端圆平中心凹(茎痕),周围有棕色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平滑。质坚实。断面洁白或白色。粉质细膩。气微、味辛、麻舌而刺喉。每公斤粒以内。无包売、杂质、虫蛀、霉变。

三等:干货。呈圆球形、半圆球形或偏斜不等,去净外皮。表面化白色或浅黄白色,上端圆平,中心凹(茎痕),周围有棕色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平滑。质坚实。断面洁白或白色。粉质细腻。气微、味辛、麻舌而刺喉。每公斤粒以内。无包売、杂质、虫蛀、霉变。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水分不得过14.0%(通则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4.0%(通则)。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9.0%。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总酸以琥珀酸(C4H6O4)计,不得少于0.25%。

长按上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chuanzx.com/lcsly/869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