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土家人传统习俗过元宵送亮,点路烛,
元宵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新年新月诞生,故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据《史记》中记载,元宵节这一天有“望日”的习俗,要从天黑祭祀太一(太一指道家所称之“道”,就是指宇宙本源)到天亮。
近百年来,利川这个土家族聚集地还一直保持着正月十五猜灯谜,逛灯会,彩龙船,送亮,赶毛狗,点路烛的风俗习惯。(“赶毛狗”的风俗非常古老,毛狗就是狐狸,最早可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据说,只有赶走了毛狗才会六畜平安,田地不长杂草。)
或许是因为考虑到安全因素的原因,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太了解这些传统习俗了,小编今天就讲一讲“送亮”和“点路烛”。
在很多外地的人记忆里,清明节才是祭拜祖先的日子,但我觉得利川的元宵节这一天祭拜祖先的“送亮儿”看起来比清明节那天的祭祀活动更盛大更隆重。
“送亮”真的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元宵节这一天,过去的土家人家家户户就要开始带着香蜡纸烛、鞭炮上山“送亮儿”,到各家的祖坟山上,到每一座墓碑前,将杂草拔掉清理干净,点亮蜡炬,点燃香火,焚烧纸钱,燃放鞭炮,跪拜磕头,说些祖先保佑的话。
听利川本地上了年纪的人说,“送亮儿”是给祖人们照亮回家的路。据说,这个习俗跟明太祖朱元璋还有些关系呢,小编这次就不扯太远了。
元宵夜的“路烛”是土家人特有的一种节庆文化,每年正月十五夜幕降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门口的路边、屋顶、阳台甚至窗台上点燃排列整齐的蜡烛,人们在夜色中、鞭炮声中感受自家的“路烛”,看着旺盛的小火苗,就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勇气。待到夜深的时候,遥望远处那一排排火蛇,感受到的是土家山寨宁静而热烈的氛围,也是土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路烛”有松香路烛、竹筒路烛和蜡烛三种,前两种都是以前在经济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自制的,蜡烛则是在近些年才用上。小孩子最喜欢的是自制“路烛”,而大人们也会表现出童趣,和孩子们一起加入这项有意义的活动中来。把直径约2厘米的竹子砍成一尺来长的小竹筒,保证每支都有竹节,便于装油。用煤纸搓成灯芯,卷成圆形后塞在竹筒顶端,再倒上煤油,一只“路烛”就做好了,插放到指定位置。“路烛”的支数是有讲究的,做12支象征月月顺利;做15支代表当月正好是“过十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20支等。在人们的心目中总会有这样的一种信念:放“路烛”可以保佑来年顺利吉祥、顺心。最后,祝愿大家在
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感谢朋友圈的朋友提供的路烛图!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治好白癫需要的费用怎样防治白癜风转载请注明:http://www.lichuanzx.com/lcsly/2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