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鄂西南的秘境之旅利川

北京看皮炎好的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9506104.html

利川地处鄂西南边陲,是鄂西南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既是巫山流脉和武陵山北上余支交会部,又是清江、郁江发源地,万山重叠,沟壑纵横,道路崎岖,关隘四塞,历为楚蜀屏障、军事重地。从古老的巴国开始,这里就是少数民族繁衍生息之地。这座小小的县级市,有着无数的美景和文化等着与我们相遇。

利川市位于湖北省最西部,南邻潇湘、西靠蜀渝、北依三峡。清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平川大坝与山地丘陵镶嵌两岸,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

土家族的文化走廊

利川是是隶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县级市,从唐至明,封建王朝曾先后对西南少数民族实行羁縻州县和土司制度,现今恩施州的重要景点土司城即是明证。明洪武初年,开始在少数民族地区设屯置所,举办儒学,“文武相维,土流间用”。逐渐冲破了长期形成的“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禁锢。雍正时期著名的民族政策“改土归流”施行后,正式有了利川县。

长期居住在境内的少数民族以土家族、苗族及侗族为主,旧时统称为“本地人”或自称为“土家人”、“苗家人”和“侗家人”,各自地小集居的范围内保持着自己的一些民族风俗和习惯。

利川灯歌是利川民间逢年过节、喜庆集会,载歌载舞,划地为台,以彩龙船为道具的民间演唱形式。古时,只在春节元宵演唱。由于其演员化妆、舞姿已具戏剧雏型,所以俗称“灯夹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利川灯歌逐渐与年节习俗分离,成为一种群众喜庆休闲,随时都可进行的群众文化活动。歌唱内容多为本地风俗人情和男女情爱,语言质朴,方言方音,衬词多,衬词美,妙趣横生,魅力无限,民族地方特色十分浓郁。旱地划船,巴山楚水,舞的是龙舟竞渡,演的是彩龙飞舞,唱的却是上山砍柴、园里种瓜、妹娃拜年,生活、劳动情景趣味盎然,巴、楚文化完美溶合,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在利川的凉雾乡,有一处被称作龙船水乡的地方,是因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龙船调”发源于此而得名。这里也是一处风景名胜,米的水洞是国内最长的水洞,被称作“天下第一水洞”,乘坐游船,两岸青山如黛,画舫在宽阔的江面随波荡漾,沿途,游客可远看四周的青山绿树,可近观两岸的田园人家,水乡风景尽收眼底,不出恩施就可以领略到江南水乡的风情韵味。

有歌就有舞,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形式之一,是土家族山民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的一种舞蹈,土家语称“舍巴”,汉语称作“摆手”,主要流行于酉水流域的土家族聚居地区,跟清江流域的土家族的跳丧舞形成鲜明的对比,故有“南摆手北跳丧”之说。

民族民俗,古建古居

利川不仅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也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本地的一些村落,展示了利川农业文明的历程,还保留了古朴的建筑风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彩的民俗风情。

谋道鱼木寨

这里有土家古堡雄关、古墓栈道和特色民宅,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土家山寨。景区内城堡寨墙、古栈道保存完好,数十座古墓石雕精湛,隘关险道惊心动魄,村民生产生活用具古朴传统,民族风俗别有风味,素有"世外桃源"之美称。

忠路老屋基老街

电影《年的爱情》在这里取景,公母寨分别为两座突兀于山顶的巨石组成,双峰对立,犹如一对情侣深情相望,却永世相隔。当地人昵称为“寨公寨母”,土司女儿与放牛娃的凄美爱情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公母寨上边鞭炮齐鸣,香客云集,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来这里烧香敬佛,祈福还愿,香火鼎盛。

沙溪张高寨

寨子由45栋吊脚楼组成相对集中的三个院落,在茂密丛林的掩映下,一簇簇木架结构的民居列木黛瓦,推窗亮格,翘角飞檐,古朴典雅,宁静和谐。

柏杨坝大水井村

大水井由三大部分组成———李氏宗祠、李氏庄园与高仰台李盖五住宅。柱头及穿梁都有雕花,屋檐和屋脊均有花瓷碗碎片镶嵌成各种图案,彩楼、门窗都刻有工艺精巧的花鸟虫鱼等图案,天井内还有水池和各种精致的花坛,还有各种浮雕和楹联等,都保存完好。

毛坝山青村

意为山清水秀,小地名如下:大河坝、董家坪、磨盘岩、刘家湾、安家坡、燕子岩、疙瘩溪、里头河、椿树堡等。背靠麻山,谓为“来龙”,左有马鞍山,右有燕子岩,谓为“青龙”、“白虎”。

来源:爱自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chuanzx.com/lcsly/109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