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江源头谱新篇利川市忠路镇跨越发展纪

华夏地势西高东低,其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而郁江则不同,它穿山越岭,由东北流向西南,入乌江,再入长江,最终注入大海,有“倒流三千八百里”之说。郁江的脚步,源自佛宝山,它的两大源头前江河、后江,均发源于此,往不同方向奔腾流淌,而后在忠路镇汇合。

前江,源于佛宝山月泉坝。从静谧的山林,泉水一路欢歌,汇涓纳流。经水库至高洞岩瀑布,飞流直下,壮如白练挂壁。转而南流,成为佛宝山的漂流河段,两岸危崖耸峙,滩多水急。前江河顺流而下,过老屋基、公母寨,入峡谷,经木坝河,奔流不息,至忠路集镇与后江相会。

后江,源于佛宝山梅子坪五道河,流经小河集镇,然后在平坝上逶迤而行。之后在回龙坝潜入地下,伏流7公里,再从忠路集镇西北山脚的洞脑壳涌出。前江与后江在忠路集镇交汇后,始称郁江。站在山坡上望去,集镇状如半岛,两条河流左右环绕,在集镇东南角交汇。然后,郁江再一路欢快地向前奔流。

忠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片蜀巴楚交界的蛮荒僻壤,从禹夏之始,就是早期巫郁泉盐流向荆地的重要通道。后至巴国秦汉,再转唐宋元明,四千多年的文明,奠定了忠路鼎盛的历史文化基础。

忠路,古为龙渠县。有史考证,宋朝度宗年间,其太子封地忠州,在提升为咸淳府之时,龙渠与临江、垫江、南滨、丰都纳入咸淳府辖制区域。换句话说,在清设利川县前,忠路已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

忠路人杰地灵,物产丰富,产业发达,出产煤、茶叶、甘桔、鞭炮、苗圃,经济基础雄厚。过去五年,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城建靓镇、旅游活镇”总体工作思路,抢抓机遇,团结拼搏,全镇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成为发展最快的五年。

五年来,全镇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由7.2亿元增长到11.33亿元,年均增长1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59亿元增长到5.46亿元,年均增长28%,财政收入由万元增长到万元,年均增长12%,全镇工业、农业、服务业三大产业持续发展,经济结构更优、质量更高、发展后劲更足。

从主坝新村到城镇化突破

沿利彭线驶入忠路集镇,最先见到的就是主坝新村。初冬时节,主坝村层林尽染,将村子装点得异常美丽。主坝村位于忠路集镇东面,距市城55公里,国土面积4.5平方公里,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户人。

近年来,主坝村立足村情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筹措资金完善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发展特色产业,开展文明创建树立文明新风尚,取得实效。短短几年,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

从集镇出发,驱车沿前江河边通村水泥路顺流而上,清澈的河水哗哗流淌,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为改变村容村貌,年以来,主坝村支两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协调服务等工作中实行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分片包段模式,强力推进各项工作。路边、河边的树正是年村里种植的千棵行道树和河堤绿化树。

在镇党、委政府及相关市直部门支持下,同年,全村安全饮水问题得以解决,百余户村民房屋进行了特色民居改造,还建成、安装了一批沼气池和太阳能,实施河堤治理八百余米。

沿前江河旁通村水泥路继续前行,右前方一栋青砖灰瓦的两楼一底建筑映入眼帘,那是主坝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墙壁上,还有龙渠休闲度假村几个字。据了解,年以来,主坝村着力打造休闲旅游,目前已是国家2A级旅游景区。

继续前行,来到民欣生态农庄竹园度假村,老板娘谭奇梅正在招呼客人,虽然已进入冬季,但农村的餐饮生意仍十分红火。年,主坝村通过招商引资,村民覃太和投入巨资,成功打造占地20亩的度假村。度假村设备齐全,建筑一律采用土家吊脚楼风格,可同时接待近人就餐,住宿房间则多达22间。

近两年,利川兴起民宿旅游,前来主坝村旅游的外地游客也络绎不绝。据介绍,今年5-10月,农庄接待游客突破人次。恩施合旅旅游公司还与农庄达成协议,旅游旺季,该公司每周都有旅游团队前来旅游观光。今年七八两月,就有上千游客通过该公司前来主坝村旅游。谭奇梅自豪地说,农庄常年聘请10来个村民就业,旅游旺季用工高达20多人,都是附近的村民。

来到草莓园,老板覃艳正组织村民给塑料大棚四周覆土,最近几天气温骤降,草莓保温十分关键。覃艳说,今年她们从山东引进了卡姆雷萨新品草莓,该品种又称甜查理,产量高、果型大、耐运输,有望年前腊月上市。

过去两年,主坝村还建成了百果园、花卉盆景园、茶博园、茶厂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村生态旅游已具雏形,今年,全村已接待游客4万人次,成为名符其实的旅游村。据村支书覃宇清介绍,去年,村里引进业主杨光军投入余万,建成了御茗茶厂,为全村两千亩茶叶找到“娘家”,为推进全村产城融合奠定了基础。

主坝村的变化,只是忠路城镇化裂变的一个缩影。走进集镇,首先迎接你的,是一条宽敞明亮的土司大道。为进一步提升集镇形象,忠路镇投入巨资,集中整改道路基础设施及两侧的民居,走在集镇上,青砖红窗的特色民居,仿佛让人穿越到百年前的民国城市。过去五年,忠路镇坚持建管并重,加大规划和投资力度,城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城乡规划不断完善。过去几年,忠路加大产城融合步伐,推进城镇化从规划开始。全面完成集镇总体规划修编,编制集镇消防专项规划,后江河温泉概念性规划和“山水八圣”、“龙渠印象”、“主坝美丽乡村”、“生态农业观光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将人文、地域相融合,做到产业发展、集镇经营和环境改善三位一体,将农村规划成宜居宜业的休闲地,将集镇规划成环境优雅、舒适宜居的生态家园和人流物流集散地。

集镇建设日新月异。除了进一步提升土司大道硬件水平外,该镇还建成集休闲、文体、娱乐和观光于一体的龙渠文化广场和休闲滨河走廊,对前江桥进行了改造,美化亮化了护栏,还对老街进行了黑色化建设。此外,该镇还在沿集镇主干道及滨河走廊安装整改路灯余盏,栽种行道树余棵,花卉两万余株,进一步美化、亮化了集镇。

城乡设施全面改善。近几年,忠路先后投入数千万元资金,完成农村安全饮水项目个,对十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实施郁江流域河堤治理,建设集镇污水处理厂。投入余万元,硬化道路公里,在全镇建成四条交通大循环,还维修新建组级公路余公里,极大改善了群众出行难问题。此外,全镇电力设施逐步完善,解决了群众用电难问题。

在此基础上,该镇集中精力,进一步提升集镇管理水平。先后对全镇零星分散的市场集中进行整合,逐步形成蔬菜、农副产品、特色产品等集中的专业市场。投资40余万元安装违停抓拍系统,并接入全市交通违法管理平台。实行公共卫生居民自治管理,与临街单位、居民、商户逐一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集镇卫生实行定岗定责、分段包干。还聘请保洁员打扫集镇卫生,忠路、老屋基和小河三个集镇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集镇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去年,该镇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

产业发展重点突破

走进位于集镇雾洞巷7号的雾洞茶业有限公司,厂区静悄悄的,厂房前的空坝上,各种名贵盆景摆放错落有致。连日来,企业正组织工人更新厂房制茶设备,以提升茶叶制作工艺。

雾洞茶业是利川成立最早的茶叶龙头企业之一。企业创始人杨光兴老先生曾是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农业专家,由他创制的地方名茶“雾洞绿峰”、“雾洞翠香”等系列产品曾多次荣获湖北省“鄂茶杯”、“陆羽杯”评比金杯奖和银杯奖。企业发展至今,厂区面积超过平方米,并拥有自己的原生态茶叶生产基地。

据考证,"雾洞茶”因明成祖朱棣受贡亲敕:“此茶生来出雾洞,兄弟结拜在虚空,今夜茗茶同饮后,品居满园铺朝中”而得名。自此,“雾洞茶”享有“雾浮雾洞托彩霞,云归洞口产佳茶”之美誉。“雾洞茶”系列产品色绿、形美、香高、味爽“四绝”著称,是省优产品,曾获一、二、三届“鄂茶杯”金奖,九五年中国农业博览会银质奖、并连续三届评为“湖北十大名茶”。

多年来,杨老先生后人秉承其遗志,始终把产品安全和产品品质作为企业的生命线,精耕细作,用心做好每一片茶叶。雾洞茶至今拥有大批爱好者,其清新绵长的独特口感,征服了一代又一代消费者。

忠路产茶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目前,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达5.7万亩。近年来,该镇依托其悠久的种植加工茶叶历史和独特的气候生态优势,积极主动转方式调结构,抢抓西南片区大开发契机,以“绿满荆楚”为载体,大力扶持、发展、壮大茶产业,不断优化品种更新,厚植茶产业发展潜能,加大一村一品建设力度,打造郁江茶叶长廊,产业品质和规模不断提升。

茶叶只是忠路产业发展“沧海一粟”。过去五年,忠路镇立足实际,加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特色产业,茶叶、苗圃、烟花爆竹等产业快速崛起,旅游产业稳步起航,一批龙头企业快速崛起。

五年来,该镇共发展10个茶叶专业村,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20个,投资余万元新发展茶叶基地2.8万亩,还建成有机茶叶基地亩。

在稳步提升种植面积的同时,忠路加快本地茶叶企业建设,先后改扩建了雾洞、临家两家茶叶企业,新建了凤茗、合力、嘉润等5家茶叶企业。全镇茶叶加工企业累计获得国家奖补资金万元,茶叶总产值达1.1亿元。雾洞绿峰、生耕甘露先后获得中茶杯一等奖,本地品牌茶叶远销欧美,实现茶叶出口创税零的突破。摩洛哥地中海电视台节目《绿茶古道》还曾到忠路镇采访拍摄,进一步提升了当地茶叶品牌的知名度。

忠路是水杉之乡,其苗圃产业发展迅速,一大批当地农户依托资源优势,抱团取暖,在发展中实现了脱贫致富了目标。过去五年,该镇重点发展苗木苗圃基地,新建基地亩,成立专业合作社12个,在小河、桂花、钟灵等村发展连片示范基地亩,名贵苗木基地亩。

此外,该镇还着力发展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基地1.5万亩,留存面积2.5万亩。恢复性发展莼菜,新增面积亩,留存面积亩。突破性发展畜牧产业,投资30万元建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点2个,投资万元建成了标准化、规范化的畜牧基层站所,实现肉类产量4万吨,禽蛋产量2万吨,总产值达9.5亿元。

忠路烟花爆竹产业起步较早,作为全州唯一合法的烟花爆竹生产基地,过去几年,该镇先后投入余万元建成烟花爆竹产业园,实施生产线改造,添置先进生产设备,实行分区化生产,科技化、规范化程度处于全省前列,年产值过亿元。

得益于忠路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几年,忠路旅游产业稳步起航。除主坝村外,该镇近几年还借力民宿发展机遇,重点打造老屋基、合力民宿旅游,投资余万元修缮了老屋基老街,完善了道路、公厕、路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造了70户民宿旅游户。借助文化软实力成功打响忠路旅游品牌,先后投资余万元,制作旅游宣传片及图书画册,吸引了香港时事评论员杨锦麟、网络媒体大V等一批知名人士考察旅游,为全镇旅游资源大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扶贫攻坚不落一人

驱车从集镇出发,沿盘旋的通村公路向城池村进发,在城池和综合村交界小地名叫黄岩的地方,正是巨峰生态畜禽养殖家庭农场所在地。年,综合村村民向成志投资近百万,建成农场,现有牛55头。

为支持贫困户发展,向成志转变思路,将能繁母牛全部分给村里贫困户饲养。产仔后,与贫困户收益共享。此举不仅可以增加贫困户收入,牛可耕地,还能减少贫困户支出。今年,向成志还投资将牛粪加工成有机肥料,就近销售,还免费向贫困户发放。农场一年收入近30万元,自己增收的同时,带动了贫困户共同致富。

过去几年,该镇紧紧围绕“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目标,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扎实开展精准识别和“回头看”工作,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易地扶贫搬迁户人。截至今年10月,全镇已完成户主体建设,成功入住13户。过去两年,全镇已先后脱贫户人。

忠路镇党委书记龚友明认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近几年,该镇先后投入余万元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级阵地建设等项目85个,切实带动村民发展致富,助推村级脱贫摘帽。通过“银企对接“,吸引顺亿达物流、信仁药业等5家企业分别与5个整村推进村签订帮扶协议,实现村级集体经济5万元的目标。注册成立合作社余家,通过村企共建、入股分红、村民参与的形式,发展养殖、种植等传统产业,培育村淘、旅游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寨坡村4组村民涂再勇,一家五口,三个子女均在读书,家庭贫困,全家靠妻子在外务工收入养活。在村里支持下,年涂再勇发展茶叶3亩,去年又增加两亩,留存茶叶一亩,今年,鲜茶收入达多元,让涂再勇看到了发展的希望。村里还聘其为林管员,一年收入0元,加上他种的辣椒和养殖的猪、牛,全家收入大幅增加。

寨坡村位于忠路北面,距集镇5公里,是全镇茶叶重点村。过去几年,村里大力发展茶叶,支持村民脱贫致富。2组村民刘奇忠,一家四口,老两口长期多病,家庭贫困。过去几年,村里支持其大力发展茶叶,目前其种植面积有10余亩。今年,全家茶叶收入2万多元,实现了脱贫摘帽的目标,刘奇忠老两口终于开了笑脸。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凤翔介绍说,当前,全镇着力强化产业支撑,一是壮大产业基地,对新发展的1.33万亩茶园加强管理,同时新发展苗木苗圃、莼菜、药材、烟叶等基地,稳定村民收入。二是做强市场主体,引资新建茶叶加工企业2家,在寨坡村建设全省一流的烟花爆竹产业园,投入资金建成“杨家坡牌”生耕甘露有机茶精加工厂房,在锦绣村建成黄牛养殖基地。通过产业和市场主体引领,带动村民共同发展致富。

下一步,忠路镇将整合力量,重点落实“七个一”工作思路,全面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即突出规划引领,完善一批扶贫规划,突出产业致富,发展一批特色产业,突出环境改善,打造一批旅游新村,突出示范带动,完善一批村级阵地,突出产城融合,加强一批集镇建管,突出集中安置,实施一批扶贫搬迁。

在今年10月召开的忠路镇党代会上,该镇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全镇将围绕“”总体思路开展工作,即坚持“工业强镇、农业稳镇、旅游活镇、城建靓镇、脱贫富镇”五镇战略,聚焦“精准扶贫、管理规范”两个中心,突出“党的建设、安全稳定、绿色生态、开放开发、民生福祉”五个重点,实现“进入和保持在全州乡镇综合考评第一方阵"的目标,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经济繁荣、平安和谐的新忠路。

作者/森林永艾

编发/邓旭鹏辉哥

审核/袁利

森林永艾

赞赏

长按







































吡美莫司软膏药物哪里有卖
中科白癜风名医会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chuanzx.com/lcsgr/694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