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的火纸是怎么来的比你想象的更有趣
火纸,曾经广泛用于民间祭祀等诸多民俗活动中,是传承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用楠竹、水竹为原材料造纸,是土家族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现在,会这门手艺的人已经不多,利川市毛坝镇新河村的土家族三兄弟彭茂乾、彭茂亮、彭茂明传承了这个技艺。
造纸的作坊比较简单。在水源方便的小溪边,用几根木柱搭建成简易的工棚,辅以石槽、石缸、石碓、木耙、竹连等基本工具,就是造纸作坊。
造纸的工艺比较复杂。每年春,将当年生长的楠竹、水竹等原材料切成竹块,放入浸泡池中用石灰水浸泡4个月。然后取出洗净用稻草、薄膜覆盖发酵40天。等到竹块充分发酵后,从池子里取出,放入石碓中舂烂,将形成的竹纤维放入大石缸中搅拌,用竹连舀出纸浆,用木砸砸干水分就形成了一张张火纸,最后分开挂在杆子上晾晒后打捆出售。整个工艺归纳为:砍竹麻、劈麻、捆麻、泡麻、起麻、舂麻、搅拌上料、舀纸浆、砸纸、揭纸、晾晒、打纸等。
砍伐楠竹、水竹——“砍竹麻”
楠竹、水竹在石头上面劈开----“劈麻”
捆扎竹块----“捆麻”
用石灰等原材料浸泡----“泡麻”
等到竹块充分发酵后,从池子里取出----“起麻”
放入石碓中舂烂----“舂麻”
形成的竹纤维放入大缸中搅拌----“搅拌上料”
用竹连舀出纸浆----“舀纸浆”
用木砸砸干水分----“砸纸”
砸干水分的火纸一张张分开便于晾晒----“揭纸”
揭开的火纸挂在竹杆上晾干----“晾晒”
将火纸制作成为祭祀用品----“打纸”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chuanzx.com/lcsgr/1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