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这些天天都在说的利川方言,是这
最近,一张图在网上意外走红。
原本很无奈、很生气的话怎么一写出来就变得有点萌萌的呢?很多网友表示,还好当年四川话一票之差没有成为普通话,不然以后全国都要说四川话卖萌了。放眼全重庆和四川,利川话明显不同于其口音,有着鲜明的特色。
中国地域特征明显,自古以来,都用口音、方言辨别“人口产地”。那么,方言是从哪儿来呢,不可能凭空产生吧。既然每一个人都有源可溯,那么每一句传承的方言也应有迹可循。
其实,我们的语言背后是悠久的历史,藏着方言每个字的源头。下面小编就为你扒一扒那些平时我们经常说,却不知道怎么写,来历为何的方言吧。
duō
剟
释义:
用较硬的有尖端物体去触击另一物体,同“刺”和“戳”。
例句:
打球就打球,你给我打飞挂在树上了。等到给我剟下来哈。
史书记载:
唐朝李延寿撰的《南史》第卷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五中言:陈后主第八子“容貌蕞陋。性严酷,数岁时,左右有不如意,辄剟刺其面,或加烧爇。性嗜酒,爱博”。
quǒ
觑
利川人读:quǒ,普通话读:qù。
释义:
偷看、窥探、看一眼。
例句:
你的作业做完了,拿跟我觑(quǒ)一眼嘛!
史书记载: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兰孙小姐灯烛之下,覷见新郎容貌不凡,也自暗暗地欢喜。”
yù
鋊
鋊(利川话读yù玉)
释义:
一物品用的时间太长,原有的棱角和线条已经磨损。
例句:
刀都用鋊啰,连豆腐都切不动了,还不拿去磨一下。
你脑壳是鋊的麦?
史书记载:
明代焦竑《俗书刊误》卷11《俗用杂字》:“金石久用无楞曰鋊,音御。《汉书》磨钱取鋊。”
miè
搣
释义:
用手将一物断裂开或者拔出。
例句:
说是肉包子,搣(掰)开一看,里面全是菜,没有一点肉。
史书记载:
《康熙字典》:“《廣韻》手拔也。又摩也,捽也。音烕。《急就篇》沐浴揃搣寡合同。《師古註》揃搣,謂鬄拔眉髮也,蓋去其不齊整者拔。”又在明末清初李实所撰的《蜀语》中:“手裂物曰搣。”
chā
蹅
利川人读:chā叉,普通话读:chǎ
释义:
踩。
例句:
走,我们及蹅水!
史书记载:
元代无名氏《百花亭》楔子:“只是喒同斋朋友,来我跟前蹅狗屎,可不着别斋生员笑话。”
duǎn
簖
利川人读:duǎn与“短”的读音相同;普通话读:duàn。
释义:
一般与“到”组成“簖到”使用。“簖到”表示:拦住、截住的意思。
“簖到”一词,是江浙一带的人在“湖广填四川”时带来的。
例句:
快帮我簖到二娃,今天我非把这个死娃子打一顿!
史书记载:
《辞源》:“渔具名,编竹为栅,置入水中以截断鱼之去路而捕取之者,皆称簖。”
方言也是语言,自然有其源。
我们说这些话的时候,常常会说不会写,甚至认为这些字都是不存在的,或者是不知哪一辈的先人杜撰的。特别是走出家乡,走出省之后,换了普通话,多年以后回来,怕是方言里的利川味儿都变了吧,谈何记住方言、了解方言呢?
方言是典型的地域文化,更是人们对故乡标注的鲜明标签。若在外地,没有比一口乡音更催人热泪盈眶了。
勿忘乡音,勿忘利川话。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chuanzx.com/lcsgr/1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