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城利川,美丽旗袍
作者:诺源原名:任耕侬
在利川,一直有这么一群女性,在有着东方女人特有气质的朱琼女士的领带下,成立了一个以旗袍唯美,以注重文化修养及个人情趣培养为主的旗袍会。认识朱琼姐,那还是我在少年时代的事情,每次到我爸爸至交牟叔叔家去玩的时候,就与这美丽的姐姐不期而遇,也就忍不住多看几眼,懵懵懂懂的有一种很亲近的感觉。
也正是因为少年的记忆,在成人后的今天,因为这不解的姐弟缘分,与朱琼姐有了更进一步联系,并受邀成为旗袍会、能为广大女性们服务,支持美丽与修养存在的、摇旗呐喊的一份子。也至于野夫兄听说我也将去听他在旗袍会讲座的事情后,就万分惊诧“旗袍会也有男的么。”当时我没有过多解释,其实我只想说,美为知己者悦。只有懂得美的女人才被男人所爱。只有懂得美的男人,才被女人所认可。支持美丽事业,从来就不分男女。
旗袍很美,旗袍就像一首诗,一幅画。那么说起旗袍,那是有历史和故事的。追溯极远,大抵自清朝统一中原,旗人之袍——旗袍,也在纷杂的马蹄声中,伴随着滚滚的尘土入主中原,在广大民间暗暗流传。这种服装最初只限于满人,自入关后,也开始延传于汉人官府,被汉人家眷所承接,并被很多女人所青睐。
自古有说,入乡随俗,这原本满人的服饰也不例外,在被接纳甚至修饰改变之后,这不仅仅成了端庄雅致的一种衣饰,还从某种意义上是女性一个自我展示及内在审美,包括精神开放的全过程。当旗袍渐渐流行成风,这服饰在那个时代不只是赋予了女性的体态美,还是一种对于新的王朝“清朝”统治的一种认同感、接纳感和包容感。
20世纪初叶,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的进一步发展,其服饰的演变,风格的衍生,逐渐开始多元化,从而形成现代意义的、广义的旗袍。并盛行于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逐渐成为中国民国女性的主流服饰,很快地风靡全国。
纵观旗袍发展史,那么这推动中国旗袍文化发展之地,主要是在云集了达官贵人及上流名媛的浮华之地——上海。那些名媛们,在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之中,开始热衷于一切新鲜的事物,以其奢华的生活方式和追赶时髦的心态,去奠定了旗袍的盛行及演变,以致后来出现了多种风格及式样的“改良旗袍”。这种旗袍经过改良,在彻底摆脱了旧有款式之后,更大程度的体现了女性曲线美、富贵美、温柔美和文化美。
就是这种体现人体美的改良旗袍服饰,在遵循传统服装工艺要求之外,大部分用以最高级的丝绸锦缎进行缝制。整个设计理念,在杂糅西方开放性同时,又有效的保留了东方的含蓄美,从而让这旗袍服饰,在永恒的岁月里,超脱了一般服饰的象征,使旗袍成为中国女性的特色民族时装。也因其内涵所决定的文化品位,就赋予了女性典雅而高贵的美,在内涵及气质两方面,展示了女人的温润,显露出女性的修养,体现出东方女性的美德。
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它们只是表现人体美及个人身份的一种媒介。就像野夫兄在利川旗袍会下的读书会讲座所讲,其大致意思为:“服装对于着装个人,是有道德约束性及行为规范性,穿上某种服装或者某种职业制服,它就会很自然的影响到你的个人行为,以此与相应的职业或者场合相适应。找到一个彰显自我价值的存在感和成就感。”
也正是基于此,旗袍传递的是女性的端庄和素雅,那么伴随每个盛大的场合,旗袍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其独有的礼仪文化、旗袍文化,并在中国大地长久不衰。旗袍不分国度,不分地区,不分女性的职业,只要一切热爱美的女性,都将其视为钟爱。就连远离都市的利川,也开始风靡起来,被众多女性所热爱。即便今天的大街小巷,这种服饰也成了一种常见。在此,我真诚的祝愿利川旗袍会越来越好,利川的女性朋友们越来越美丽和幸福。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chuanzx.com/lcsgr/1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