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这场雨一下来,山上的菌儿又要麻哒这

每年的六月七月,

利川人民就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

在连续多日降雨后

利川的“吃货”们开始蠢蠢欲动

因为,又到了吃蘑菇的季节了!

利川大山里的山珍极多,

枞树菇是常见的一种

但是利川人不叫“蘑菇”

他们用方言,称之为:“菌儿”

在利川城区的菜市场

各种菌子从大山深处远道而来

还带着泥土和树林的潮湿气息

他们花纹美丽,气味芳香

敦厚鲜嫩的肉质诱惑着每一个过路人的味蕾

但是,这美味背后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据说,每年的六七月份

总有几个胆子极大的人

倒在菌子的伞裙之下

近日,就有恩施州宣恩县7名村民食用自采野生菌,发生中毒现象,医院接受治疗,目前病情可控,无生命危险。

年年提醒,年年有人中毒!

这到底是为什么?

真相其实是

很多你以为的食用野生菌经验

都!是!不!对!的!

作为菌儿的死忠粉

胖编也因为误食菌子见过“星星”

整理了关于野生菌中毒的很多急救常识

各位贪吃的利川吃货们一定要知道

食用野生菌七大误区

误区一:鲜艳的野生菌有毒,颜色普通的就没有毒!

真相:这是有关野生菌的谣言中流传最广的一句。事实上,颜色与形状并不能简单区别野生菌是否有毒。鸡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红菌等颜色鲜艳、味美可食;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属剧毒蘑菇则为灰白色,并有清香。

误区二:蘑菇和银器、大蒜一起煮,变黑就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真相:银针验毒是个流传千年的古老传说,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但毒蘑菇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大蒜里的活性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毒蘑菇完全无能为力。

误区三:生蛆、生虫的蘑菇没有毒。

真相:人和昆虫的生理特征差别很大,许多剧毒的菌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同一种毒蘑菇对于人和昆虫来说,很可能是“你之砒霜,我之蜜糖”。

误区四:长在潮湿处或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真相:所有的蘑菇都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自养,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同时要求比较高的环境、湿度,因此都倾向于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环境的“清洁”和“肮脏”与蘑菇的毒性无关。比如鹅膏、口蘑、红菇中的一些有毒种类就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中地上。

误区五:有分泌物或者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

真相:有的毒蘑菇的确有分泌物或会受伤变色,但是有一些多汁蘑菇受伤后有乳汁分泌,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它们不仅没毒,还是美味食用菌,比如奶浆菌。

误区六:以前年年都在同个位置采蘑菇都没有中毒,所以放心!

真相:曾经有一家四口人全部被毒蘑菇毒死,就因为他们年年在同一棵树旁采同一种蘑菇,从来没有出现问题,但是偏偏有一年可能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出现了毒素,造成这一惨剧。

误区七:毒蘑菇只要做熟了就不会中毒!

真相:毒蘑菇毒素毒性稳定且耐热,一般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加入其它的作料,比如大蒜、生姜等,也不能破坏毒素。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正确方法

注意事项

▲尽量不要采食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也不要吃生长过熟或者幼小的野生菌

▲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没有发生任何危险的菌,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

▲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部放在一起炒或煮,最好每次只食用一种野生菌,而且食用量要有所控制,不要一次食用过多。

▲加工烹调时采用的方法也要得当,首先,不论是哪种菌子,都不要凉拌生吃。其次,不论炒还是烧汤,都要炒熟煮透,不要用急火快炒;

▲吃菌时切记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爱利川的铁粉们一定要认真看噢

为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请不要采摘食用不能确认的野菜、野果和野生蘑菇噢

有什么想说的在留言评论哦~

来源:爱利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chuanzx.com/lcszz/115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