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恩施州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理性思考

对恩施州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理性思考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文化研究会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的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将传承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始终”,认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年岁末,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文化研究会主席团成员聚会于清江之岸,通过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学习党和国家关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相关文件,回顾乡土恩施州古往今来地域民族文化的源与流,深感清江东去,逝者如斯,激情溢胸,使命在身,禁不住“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王勃《滕王阁序》句,意为“远望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的兴致油然而生”),特通过热烈讨论,结晶为这篇《对恩施州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理性思考》,可算是爱与忧患并举,情与使命交聚。特权借此文抛砖引玉,以激发乡人共鸣——

第一节鄂西南清江流域以巴文化为主轴的历史文化经纬

恩施,地球东方中国中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北跨长江三峡,南抵武陵山腹,为鄂西南清江、酉水、溇水、唐崖河、郁江、建南河等诸溪之源,山地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现辖有恩施、利川二市与巴东、建始、宣恩、咸丰、来凤、鹤峰六县。现今,以土家族、汉族、苗族为主的多民族人口已逾万。

恩施,古称“皇恩浩荡,泽被施州”,若将“皇”字更为“天”,堪称恰如其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恩施州馈赠了得天独厚的奇山丽水与绿色生态,被誉为中国三大后花园之一。若从传统地域文化方面来看,恩施是万年前原始直立人的栖息之地(有建始巨猿洞“龙骨”化石为证),是0多年前巴人文化的源头活水之一(有清江及其姊妹河沿线大量文物、文献记载与民间歌谣、民间传说故事为证)。自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到战国中期,巴人的廪君部落(即白虎蛮)和廪君的后裔于此转战迁徙,封疆割据,渔猎耕织,繁衍子孙,留下了辉耀史册的巴巫文化。公元前年,绵延了0余年的巴国为秦所灭,但巴人文化的流风余韵仍然绵延不断。在长达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巴人及其后裔培植了几乎能够与中土文化等量齐观的物态文化、符号文化与观念文化。这类资源丰富、积淀深厚、多元而独特的巴人文化,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巴人文化到土家族、汉族、苗族等多民族文化漫长的发展之路,艰难坎坷,雨覆风翻,裂变升华,狂飙突进。巴人的胆略,巴人的豪迈,巴人的艰苦求索,巴人的奋斗牺牲,上演了无数悲壮传奇,成就了众多贤能英烈。巴人的历史,有大量我们今天进行文化建设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可供吸取的教训。

因此,鄂西南清江的每一片涟漪,均荡漾着人类童年的文明碎片。正是以巴文化为主轴的历史地域文化,逐步结晶为巫傩文化、穴居文化、羁糜州郡文化、竹枝词文化、军事攻防文化、卫所寨堡文化、土司文化、婚嫁丧葬文化、节庆礼俗文化、渔猎农耕文化、民间匠业文化、吊脚楼文化、碑铭文化、器乐文化、音乐舞蹈文化、诗词歌赋文化、水陆营运文化、生态文化与产业文化等等。“西兰卡普”式丝丝缕缕、五色驳杂的历史文化经纬,成就了当今在中国与人类世界上都别具一格的鄂西南山地多民族交融的文化形态。

文学作者曾如此诗意地表述:“恩施在哪里?——恩施在人类远古文明与巴文化的摇篮里;恩施在八百里清江灵光喷涌的画廊里;恩施在《龙船调》《柑子树》与《黄四姐》等激情飞扬的旋律里;恩施在巴人后裔代复一代梦绕神牵的爱河里;恩施在土家族、苗族与汉族等各民族山人总是常读常新的童话里!”(邓斌:《借景还魂的特色文化殿宇》),实际上,这就是对清江流域历史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概括。

第二节恩施建州以来弘扬地域历史文化的两大黄金时段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恩施这方水土对于历史地域文化的回溯与着力弘扬,我们认为主要有两大黄金时段。

其一,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公元年至年。

那一时期,随着国家全面实行改革开放,高考制度早已恢复,冤假错案得以平反昭雪,知识分子政策逐步落实,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新中国各地域、各战线,均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地处鄂西南的恩施,在党的民族政策感召下,年,来凤、鹤峰两县相继成立土家族自治县;年,整个恩施地区被国务院批准成立为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州之前与之后,恩施州的文化学术人通过解除精神枷锁,开始在党委与政府的领导之下组建各种文化学术团队,查阅历史文献资料,进行田野文化调查,玄搜冥索,勾连古今,将目光贯注于恩施乡土,搜求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文脉渊源,矢志从代复一代的脉络传承中来表述地域民族的心灵史,不仅结晶出大量文化学术方面的理论成果与文艺创作成果,也通过研讨、宣讲、传播、普及与提高等办法,为弘扬优秀传统、提升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铸造人类高洁灵魂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建州之前,《土家这个民族》等系列论文即已在多种报刊连载。正式建州的年,恩施成立鄂西民族学会,以研究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民族史、民族考古为主要内容,并举行了首届民族学术研讨会,开始在全国展开民族文化集成的大规模采集工作。年,州与各县市均成立搜集整理文化艺术遗产领导小组,同年,州民委推出首任州长作序的《鄂西少数民族史料辑录》。几年间,还编写了《鄂西土家族简史》《鄂西苗族简史》,出版了《鄂西民族民间故事》《鄂西民族专集》,完成了国家民委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画集丛刊湖北分册鄂西部分》。各县市的民族工作也相继得到加强,先后编印出《鹤峰概况》《来凤土家族历史汇编》《宣恩土家族简史》《利川土家族简史》等。到九十年代初,恩施州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采集活动共投入文化工作者多人,采访民间艺人余人,于年前完成了恩施州《民歌集》《民间舞蹈集》《戏曲音乐集》《说唱音乐集》《民间器乐集》《民间故事集》《民间歌谣集》等15种文化遗产的整理编辑工作。同时,年成立恩施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后相继成立各类文艺家协会,培养与推出了一大批恩施本土的中青年文艺家,文学作品、舞台艺术作品、视觉展览艺术作品等精彩纷呈。同年,在州政府主导下,恩施石灰窑传统“女儿会”得以恢复。年,传统题材的大型歌剧《烈烈巴人》上演并获多项大奖;年,立体宽银幕艺术片《清江放排》公映,后来又拍摄了专题片《虎啸清江》等。各类民间文化的集成与文人文学艺术的繁荣,均着力突出了传统的巴文化特质,突出了恩施本土多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特质。从年开始,巴文化学术研究的命题正式确立,恩施州内的高校、宣传文化部门,民族宗教部门等,开始系统推出本土文化人以追溯民族历史为主线索的学术研究成果,于是,土家族等多民族文化之流与巴巫文化之源,逐渐清晰地显现出其独特人类文化的脉络轨迹(以上资料参见民族出版社《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概况》、邓斌著《大山展宏图——自治州诞生始末》等)。

这十年间的成果,是此后人们研究清江流域民族问题和历史文化的基本材料,为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起到了奠基作用,其历史意义与文化功绩是永恒的。

其二,是本世纪的初叶,即公元0年至9年。

世纪转换,观念全新。世纪初的十年间,州委州政府为了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响亮提出民族文化大州建设的战略构想,相继出台《关于发展民族文化事业的意见》《关于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意见》。3年,结合建州二十周年庆典活动,再度掀起民族文化研究与创新的热潮,一部《中国恩施》较全面地宣传了恩施的山水风物与历史民族文化,大型广场文艺表演《清江放歌》通过电视播放,在省内外产生震撼效应。其后,又拟出《恩施州民族文化大州(5—)建设纲要建议方案》,5年制定并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恩施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从总体上来看,这其间,州城清江两岸亲水走廊以历史地域文化展台的面貌横空出世,恩施崇文广场、利川文化传媒中心、巴东民族文化公园等文化场馆建成。恩施州文艺理论家协会、恩施州巴文化研究会、恩施州诗词楹联学会、恩施州民族文化促进会相继成立,州文联系统的各文艺家协会活动频繁,好戏连台。12卷本的《白虎文丛》与《恩施州民歌集》《恩施州歌谣集》《恩施州民间舞蹈集》《恩施州曲艺音乐集》《南剧音乐集》等5大集成公开出版,还相继出版了《鹤鸣苍山》《龙船调的故乡》《恩施自治州民歌金曲50首》《精彩恩施——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并营构推出《鹤峰作家文丛》《红土作家文丛》等书。由恩施州民委发起,整理出版民间文化丛书与民族研究丛书18套共多部。《比兹卡》《西兰卡普》《担水》《土家阿哥苗家妹》《木叶恋歌》《镇船石》《取名》《夷水丽川》《恩嘎女儿会》等舞台艺术精品在全国与湖北省囊括多项大奖。还有文学作品《黑手镯》《晨读清江》《心壁烙画》《巴人河》《新年好,新年好》,理论文章《恩施文学:地域风情与历史嬗变的双重变奏》《宇宙间平衡对称规律之思维》《对当代硬笔书法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浅论中国鄂西南散文话语的精神特质与艺术建构》《游走的“边缘人”:新时期乡土小说的新形象》,美术作品《城里人,乡下人》《仲夏夜》《红色印象》《五月》《岁月》《酷》,摄影作品《山里来了个洋阿姨》《绣出一片新天地》《省委书记进农家》《天路》《云雾黄鹤桥》等,先后获得国家与湖北省的各种奖励。(以上资料参见程远斌著《民族文化大州建设论》、徐开芳主编《活力十年》等)。

现重点谈一谈恩施州域传统文化学术研究的专业团体——恩施自治州巴文化研究会的情况。

恩施州巴文化研究会挂牌成立于4年,迄今已走过了14个年头。4年至9年,巴文化研究会依托湖北民族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与恩施州作家协会、恩施州文艺理论家协会等团体优势互补,通过考察、采风、编务、讲座和举办论坛等活动,对以巴文化为主轴的恩施地域历史文化进行全方位清仓盘底,在报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研究会一方面总结过去,对古代巴人文化及其文化传承展开系统研究,另一方面又着眼现实,培养新人与推出新的文化成果。由湖北人民出版社于5年出版的12卷本《白虎文丛》近万字,有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有对古往今来文艺作品的理论性阐述,有对巴文化较为系统的发掘研究,宏观展示了恩施州文化学术领域的群体风采,有利于世人更深层次地了解恩施各族人民的历史生成、民族心性以及独特的文化品格。5年1月创刊的《巴文化》季刊,分为文化学术研究与文艺创作展示两大板块,讲究格调高雅,图文并茂,尽可能推出有深度、有建树的学术研究性文章与有民族文化底蕴的文艺作品,阐释以土家族为主的多民族人文精神,为挖掘、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州域民族文化资源提供了一方平台。

迄今为止的14年间,巴文化研究会先后承担与结题了湖北省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恩施州乡村旅游体系研究、恩施州古代文化线路及古村落文化研究、恩施州生态资源与民族民间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恩施自治州本土文艺论坛专题学术研究等省、州级学术研究课题9项,创作、编辑与出版了《远去的诗魂》《龙船调的故乡》《巴人河》《恩施民族文化》《巴风文丛》《〈卯洞集〉校注》《酉水古镇百福司》《巴风雅韵》(本书由恩施州文艺理论家协会牵头)等书,其中,《恩施民族文化》一书被列为全州中学乡土教材,文艺理论专著《大魂之音——巴人精神秘史》获楚天文艺明星奖,《远去的诗魂》与8卷本《巴风文丛》之一的诗集《巴国俪歌》,相继摘取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巴人河》获湖北省少数民族文学奖。研究会会员还创作了电视专题片《远去的诗魂》《发现古桃源》和大型音乐艺术片《廪君与盐神》等,其中,《发现古桃源》已成功摄制并在电视台多次播出。

总之,巴文化学术人以研究会为平台,学而不厌,精益求精,四路出击,辛苦打拼,为讲好恩施故事、武陵故事、巴人故事,即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渐渐形成了学术人的文化共识,坚定了文化自信。

第三节博览周边传统文化传承现状与恩施文化人的忧郁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的近5年来,在党中央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用文化促进旅游与经济建设的相关政策支持下,恩施自治州周边,重庆、四川、贵州等省市纷纷成立巴文化研究会(湘西、宜昌亦有了多家相关团体),多所高校增设巴文化研究学院为高校二级学院,政府、企业与高校,为此不惜提供大量经济投入,频繁组织实地考察,举办高端论坛。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地带,对于中国古代巴文化的研究与传扬已经蔚然成风,大量学术成果通过出版发行与学术论坛,走向了全国乃至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年间,四川省巴中市在北京召集“三院建设”座谈会,聘请全国名流出谋划策让文化与当地旅游联姻;四川省达州市亦组织国内专家聚会于市域实地踏访,谈文论道;川东巴中、广元、南充、达州、广安5个地级市,鉴于巴文化资源富集、地缘相接、经济一体、文化同脉,于10月18日通过了《泛巴文化区域合作宣言》,11月18日,又特别签署了《巴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共享战略框架合作协议》,由此形成联动机制;重庆市及其涪陵区、万州区、黔江区、彭水县、武隆县、奉节县、云阳县等地,政府、企业与高校,纷纷提供巨资,打造相关旅游文化景区并举办学术论坛;贵州省以乌江之源与流为研究对象,拟从全国邀约名家,在12月下旬共商乌江流域文化与旅游的发展大计;湘西州与张家界市,更是在通过特色文化提升旅游档次方面积累了相当成功的经验;宜昌市以及三峡大学,地域文化研究的机制也在不断完善……综上所述,可见我湖北省恩施州,虽然建立巴文化研究机制起步较早,笨鸟先飞,但现在却渐有乃至大有落于人后之趋势!

近几年,恩施自治州以巴文化为主轴的历史民族文化学术活动相对滞后,其主要原因,大体上是党政领导部门因将主要精力放在城乡基本建设、精准扶贫与反腐倡廉等方面,对弘扬人文精神与倡导文化复归的引领性作用相对减弱,更加之与文化相关联的机构职能人员变换过频,文化团队人员日益老化且退出文化圈,乃至一些文化学术骨干人士相继成为逝者(如张汉卿、祝光强、蔡元亨、谭庆虎、周长国等),市场经济浪潮与某种急功近利思潮导致文化后继乏人,渐渐产生了文化团队青黄不接的现象,社会性文化项目投资杯水车薪,重大研究课题与文化工程难以实施。表现在精神层面上,只要人文关怀稍被边缘化,潜伏在人类意识深处的野蛮基因即会显现,而人伦的沉落,会直接导致人心离散与违法犯罪等诸多社会性问题的萌生。

强烈的理想主义与民族主义精神,总是植根于民族人传统的学术文化之中,随着十九大召开后我们国家时代重心的转移,重振人文精神的春天即将到来。为此,恩施本土爱国兼爱乡的不少文化人,通过与周边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比照,不得不产生一种深深的忧郁之情!本来,社会性文化活动肯定会存在规律性的潮起潮落现象,但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方能顺应时势,更上层楼,再度实施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重构,使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第四节对今后三至五年恩施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建言

巴文化研究会,作为恩施自治州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学术性团体,就今后三至五年本土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特向地方党委与政府提出如下建言——

(一)开展专题研讨,举办高端论坛

具体措施是:由政府、企业或高校提供一定数量的项目经费,在恩施州府确立以巴文化为主轴的学术课题研究项目,由巴文化研究会通过专题招标方式,进行有系统的专题性传统文化学术研讨。拟由主席团与顾问团通过磋商拟出若干文化研究专题,于年初面向州内外征集专题撰稿人报名参与,各专题撰稿人将通过历史文献考证与田野文化调查,进行各个方面的专题性学术探讨。专题应突出文脉传承,突出文物考古,突出景区打造,突出文化旅游,突出学术争鸣,突出精神信念,突出民族情结,突出人格国格。力争在年底围绕研究专题,举办一次有全国名家参与的大型的巴文化高端论坛,并组织权威性的评委会对论文进行评奖。可定于年6月以前将优秀论文收编结集与公开出版,用一部团体性学术成果大集向共和国70华诞献礼。

专题范围主要有:恩施州域原始氏族部落时期至战国中期巴文化的成因与形态;巴国灭亡之后恩施州域巴文化的物质遗存与精神遗存;恩施州域巴文化数千年来传承中的纷纭人事与脉络轨迹;恩施州域以巴文化为主轴的历史地域文化与周边泛巴地区(武陵山、巫山、大巴山)巴文化的横向比照;如何通过文学艺术的手段来弘扬巴文化精粹并使之与时代共鸣;巴文化遗产在当代以及未来时期的借鉴与运用思考。

(二)实行文企联谊,追溯文脉渊源

恩施自治州巴文化研究会决定与恩施职院旅游管理学院、湖北施南古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行文企联谊,浓墨重彩打造施南古城旅游文化景区。景区项目总投资约7亿元,将以“施南文脉、古韵边城、巴域胜境、明清遗风”为文化定位,以“艺术仿古、文化造园、去粗取精、借景还魂”为建筑原则。在景区内,对恩施本土今已消失的部分重要历史文化建筑与名人文化庭院进行提升式仿建,如府衙、协署、街衢、院落、寺庙、楼塔、亭台、城墙、城门等。此外,还将创意建造相关的文化祖庭与文化长廊,对历史文化进行微观式仿古展示,使之成为一座符合恩施本土人文特色的明清文化博览城。景区将注入恩施自治州这方水土五千年来的历史文化内蕴,借此全面展示、传承、保护、再现、凝聚、激活与升华恩施州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遗产。

施南古城景区,拟由巴文化研究会组成专家顾问团进行整体意向策划(含外观建筑布局与内部文化陈设),由施南古城旅游开发公司主持投资建造,由恩施职院旅游管理学院协助进行宣传推介等社会性服务。景区建造共分二期进行,第一期建造时间为年10月至年12月,第二期建造时间为年10月至年12月。

同时,巴文化研究还积极参与恩施州内其他旅游景区、旅游企业以及乡村旅游的策划与宣传活动,借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旅游品牌的完美结合。

(三)打造文化平台,推介精品力作

巴文化研究会将在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支持下,继续打造好图文并茂的《巴文化》学术平台。《巴文化》刊物拟向整个鄂、渝、川、黔、湘、陕等泛巴地区征集文稿,不断提升用稿质量,改进设计工艺与印制工艺。《巴文化》的栏目兼顾学术、文艺与文艺理论等方面,主要有“华夏风”“巴山魂”“岁月流”“博物志”“民族谱”“寄情窗”“小说林”“美文畦”“行吟阁”“歌舞场”“品艺斋”“光影苑”“消息树”等,如在经费与编务力量有可能充实的情况下,将考虑由目前的季刊更为双月刊或者适当扩充版面容量。

同时,在有部门提供经费支持的前提下,巴文化研究会还可参与竞标州内外重大文化工程项目的经营打造,如理论学术的专著或编著、旅游文化景区的创意与实施、旅游宣传品的制作、群众文化项目的设计与劳务支持等。

年至年三年间,巴文化研究会拟与国内相关影视机构联手,将以土家族民族文化为题材的理论著作《远去的诗魂》改编为16集历史文献电视专题片,将以巴人始祖巴务相、盐神为原型而创作的长篇小说《盐水情殇》改编为影视文学脚本,然后借力推向银屏。还将以巴人俊杰巴蔓子为原型,计划着手创作传奇性小说及电影文学脚本《烈烈巴风》(暂名)。

另外,巴文化研究会还计划创作制作一组以现代民生为主题的舞台艺术剧目,并由恩施职院旅游管理学院组团演出。

(四)组织考察交流,进行团体互动

恩施州巴文化研究会支持本会会员应正规渠道邀约,参与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适当组织颇有学术业绩的会员外出调研采风,并集体结晶成学术考察报告与推出成批量的考察图文成果。友情邀约外地相关专家学者前来恩施考察、讲座与进行学术研讨,适时组织传统文化方面的读书活动与学术研究活动。在州内,则与各社会科学、文化艺术方面的团体广泛开展业务互动,团结协作,共商共勉,携手提升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方水土的传统文化品位。

结语

总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文化研究会,将注意在恩施州及各县市党委、人民政府与宣传文化部门的支持下进行学术交流,将紧密依靠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相关业务活动。同时,密切联络湖北民族学院、三峡大学以及武汉大学、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与之形成学术共识。也还要千方百计与川、渝、湘、黔、陕等泛巴地区的党政文化部门、高校学术团体开展联谊,真正担负起习近平总书记所号召的“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为讲好传统的与全新的“中国故事”而奋斗!

年12月.

赞赏

长按







































皮肤白癜风诊治医院
白癜风医院杭州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chuanzx.com/lcsxw/256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